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政治建設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堅持和發展新型政黨制度

呂忠梅
來源:《求是》2018/072018年03月31日14:00
文字縮放: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不移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刻闡明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豐富內涵和鮮明特點,精辟論述發揮多黨合作獨特優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作用。這一重要講話,對於進一步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切實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的政治責任,努力做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多黨合作有新氣象、思想共識有新提高、履職盡責有新作為、參政黨有新面貌。

一、深刻認識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一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新型政黨制度”的概念,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並用三個“新”和三個“有效避免”,系統深刻地概括了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優勢。這一重要論述將中國政黨制度置於世界政黨政治發展的大背景之中,以全新視角詮釋了中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彰顯出寬廣的世界眼光、高度的理論自覺、堅定的制度自信和深邃的政治智慧。

政黨政治是現代政治的主要運作方式,通過政黨執掌國家政權是絕大多數現代國家的普遍現象。政黨制度作為政黨在與政權發生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權力配置方式和結構形式,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政治生活。由於歷史文化、社會結構、政治條件等差異,當今世界各國的政黨制度各不相同,既有一黨制,也有兩黨制、多黨制。今天,西方國家實行的主要是兩黨制、多黨制。在這種“你上我下”的競爭性政黨制度中,政黨不是執政黨就是在野黨,各政黨為了爭奪執政地位不擇手段,選舉丑聞層出不窮,黨派競爭逐漸淪為政治惡斗,“三權分立”蛻變為權力掣肘,相互制衡變成相互攻訐,甚至形成了“否決型政體”。在我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的是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新型政黨制度,既不同於西方政黨制度,也不同於中國舊式政黨制度。在這種新型政黨制度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合作,中國共產黨執政、各民主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同心協力、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凝聚力。

相較於其他政黨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政治優勢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新”:第一,新就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它具有獨特的民主功能,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第二,新就新在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庄、惡性競爭的弊端。它具有良好的穩定功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政治運行規則,極大增強了政治體系的包容性與和諧度。第三,新就新在它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它具有強大的整合功能,是實現國家統一和人民團結、有效化解改革發展中各種矛盾、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作為一種全新的偉大政治創造,新型政黨制度展現了中國氣派和中國智慧,為如何踐行“政黨的責任”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為世界政黨政治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二、准確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歷史邏輯和根本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一重要講話中強調,新型政黨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是中共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也凝結著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以及廣大政協委員的心血和智慧。他還指出,要不忘多黨合作建立之初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把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型政黨制度形成的歷史邏輯,重申了新型政黨制度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新型政黨制度指明了正確方向。

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追求民主進步的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確立的,是多黨制和一黨訓政制在中國破產后的必然選擇。在近代中國,各民主黨派成立后,歷經風雨洗禮,付出了血的代價,經過反復思考比較,最終深刻認識到,隻有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才能實現家國夢想。70年前,各民主黨派自願響應中共中央發布的“五一口號”,自覺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翻開了嶄新的歷史篇章。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程中,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攜手前進、經受考驗、贏得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70年來的實踐証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願。這種新型政黨制度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型政黨制度的靈魂。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多黨合作,堅定不移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明確參政黨的地位、性質以及參政議政方式,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為事業發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親自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等重要法規文件,親自主持召開黨外人士協商會、座談會,有力推動了多黨合作事業發展。

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型政黨制度區別於其他政黨制度的根本特點,是堅持和發展新型政黨制度的根本政治保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各民主黨派必須自覺恪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根本政治原則,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鞏固“眾星拱月”的生動局面。

三、認真落實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在這一重要講話中,他再次提出,各民主黨派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為我國多黨合作事業和參政黨建設描繪了新藍圖,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必須攜手新時代、落實新部署,發揚優良傳統、忠實履職盡責,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

凝聚價值共識。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必須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自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在事關道路、制度、旗幟、方向等根本問題上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步調,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增強政治定力。中共十九大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必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各項工作的總綱,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加強自身建設。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必須適應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需要,以中國共產黨為師,全面加強政治、思想、組織和制度建設,努力把民主黨派建設成為政治上堅定、理論上清醒、組織上鞏固、機制上健全、充滿活力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高素質的參政黨,更好地融入多黨合作、共創偉業的歷史進程。

提升履職能力。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斷增強學習本領、調查研究本領、協商議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健全各項制度並嚴格遵守。提高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的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把履職能力提高到新水平。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努力在會協商、善議政上取得實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各民主黨派要切實履行好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摯友和諍友的政治責任,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 編輯:馬媛   送簽:王楠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