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核心要點:
■ 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導和根本政治保障,也在世界上樹立了獨立自強、良政善治、穩定繁榮的生動范本,為世界各國克服道路選擇之惑、思想理論之困、國家發展之難,消除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公平赤字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寶貴啟示。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步打破了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對現代化話語權的壟斷,形成了包容與公正的現代化道路,使現代化不再建立在擴張領土、奴役他國的基礎之上,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保持獨立性與開放性的平衡、迅速擺脫在世界體系中的邊緣地位,作出了表率、提供了借鑒。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來源於自主探索而非外部強加,更沒有拾人牙慧、照抄照搬。這與一些國家深受“華盛頓共識”影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形成了鮮明對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導和根本政治保障,也在世界上樹立了獨立自強、良政善治、穩定繁榮的生動范本,為世界各國克服道路選擇之惑、思想理論之困、國家發展之難,消除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公平赤字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寶貴啟示。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開辟了一條非西方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和歷史性成就,生動回答了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要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以及如何實現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向世人展示了與西方不一樣的現代化,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板。這種現代化體現出四個方面的鮮明特征。
一是以國家獨立自強為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獨立自主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雖然走過一段彎路,但是在維護國家主權獨立與安全、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完整的工業和國防體系、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拓展國際空間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繼續團結帶領人民順應時代潮流,主動融入國際經濟體系,進行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推動科技創新,進一步保障了主權、治權和發展權的獨立,奏響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三部曲”。
二是以“為人民謀幸福”為使命。在理念上,從“人民當家作主”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者,始終把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讓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這與“絕大多數人服務少數人”、“1%民有、1%民治、1%民享”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
三是善用和節制資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兼顧效率與公平,實現了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公有制經濟與其他多種所有制經濟、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嚴厲打擊官商勾結和腐敗尋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防止其對市場規則的干擾破壞,有效利用資本,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國家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大力規范市場,制約資本逐利性,防止資本及其衍生品對政治、社會和文化領域的負面影響。
四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承了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中華傳統哲學理念,並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為指導,倡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又快又好發展”到科學發展觀再到新發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超越了掠奪自然和浪費資源的發展思路,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形成了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貢獻者和引領者。
概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步打破了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對現代化話語權的壟斷,形成了包容與公正的現代化道路,使現代化不再建立在擴張領土、奴役他國的基礎之上,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保持獨立性與開放性的平衡、迅速擺脫在世界體系中的邊緣地位,作出了表率、提供了借鑒。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展示了理論自主創新的極端重要性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並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始終結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可以說沒有這種理論創新,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的今天,更不會有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經濟文化落后國家能否建成社會主義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超越了經典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必須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之上”的理論預設,跨越“卡夫丁峽谷”,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社會革命,開創了后進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又一次飛躍,進一步完善、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主義國家能否實行市場經濟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破除了將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當作社會制度標志的思想束縛,創造性地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天地。
在社會主義與民主關系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破了“民主是資本主義專利”的謬論,指出西方選舉式民主的理論缺陷和實踐誤區,建立起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強化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提升了政治運作和公共決策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穩定性,實現了程序民主與實質民主的有機統一。在國家與社會關系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破除了西方關於國家與社會二元對立、此強彼弱的固有認知和思維模式,創新了社會治理體制和方式。在國與國關系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超越西方贏者通吃的霸權邏輯和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倡導並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倡導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還有很多。這些理論創新來源於自主探索而非外部強加,更沒有拾人牙慧、照抄照搬。這與一些國家深受“華盛頓共識”影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表明,后發國家隻有克服理論自卑和創新惰性,跳出他人話語體系,根據本國實際進行理論創新,方能鍛造出思想利器,撥雲見日認清形勢,圍繞方向凝聚共識,針對問題尋求對策,為推動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成就雄辯地証明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等各個方面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舉國體制的巨大優勢。
一是適應利益多元化和訴求多樣化的時代特征,有效協調各方利益、凝聚社會共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証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調動和發揮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智慧,促進了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不斷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有效團結了各黨派、各民族、各地區力量,從不同層面維護和鞏固了國家統一,為整合和集中使用資源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是准確把握國家發展方向,迅速集中和運用有限的寶貴資源,服務於最迫切的公共議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整體思維把握國家事務的方方面面,注重統籌規劃和長遠謀劃,將有限資源用於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秩序構建、和諧社會塑造、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國力提升等國之所需、民之所盼的議題上,確保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也大大增強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果斷決策並迅速行動,確保令出必行、令行禁止,展示出強大的執行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在作出重大政治決斷后,迅速調動一切因素,匯聚各方力量,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特別是在科技攻關、抗擊自然災害、開展大規模工程建設、舉辦重大活動中展示出超強的行動力和高效率,令許多國家羨慕。
當今世界,一些國家政治共同體意識淡化,族群利益、部門利益和地區利益凌駕於國家整體利益之上,各方政治力量纏斗不休,經濟失速、民主失效、社會失衡、改革失措的現象廣泛存在。各國有識之士呼喚確定性、期盼領導力、期待行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憑借強大的整合力、決斷力和行動力,為他國提供了鏡鑒,啟示這些國家走出拖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的困境。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厚的文化內涵彰顯了兼濟天下、開放包容的東方智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承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美美與共的價值理念,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講究“和”,“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堅持以和平協商而非戰爭暴力來解決問題。中國歷來主張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和合共生,倡導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面對領土海洋權益爭端,在堅定捍衛國家主權的同時,堅持理性對話,努力維護地區及世界穩定。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外交的總目標並指明了五大努力方向,其中“持久和平”位列首位。
崇尚“誠”,“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主張各國坦誠相待、共克時艱。中國歷來倡導以誠待人、以誠取信天下,不搞雙重標准,摒棄結盟對抗的舊思維,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和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應對全球恐怖主義威脅、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主動擔當大國責任。
追求“善”,倡導平等互利、雙贏多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國從不做損人利己之事,不循強取豪奪之道,而是在追求本國利益時照顧他國合理需求和關切,努力尋找和擴大各方利益匯合點,增進各國共同利益。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以實際行動帶動各國共同發展。
重視“義”,主張公平正義、義利並舉甚至舍利取義。“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義者,宜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中國歷來堅持和積極踐行正確義利觀,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反對轉嫁負擔、禍水外引,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堅持各國平等參與全球之治、共謀全球之事、共享全球之福,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致力於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也不容忽視。面臨共同挑戰,一些國家秉持利己主義原則重啟保護主義、實施關門主義,使全球化遭遇挫折、全球治理陷入困境。與之不同,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正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彰顯出越來越明顯的世界意義,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人類美好未來帶來新的希望和更大的動力。
( 編輯:馬媛 送簽:王楠 簽發:張莉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