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建設

創造人類反貧困歷史的中國奇跡

中共國務院扶貧辦黨組
來源:《求是》2018/182018年09月17日09:00
文字縮放: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使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奮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扶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這既是中華民族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對人類發展進步作出的卓越貢獻。

一、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扶貧開發的歷史進程和重大成就

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通過部署和推動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實施提高農產品價格、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等配套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1982年,啟動“三西”專項扶貧計劃。1984年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從1978年至1985年,農村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為農村經濟的超常規增長和貧困人口的大幅減少提供了強勁動力。按當時標准,有50%未解決溫飽的農村人口在這期間解決了溫飽問題。按現在的扶貧標准,有超過1億農村人口在這期間擺脫了貧困。1986年,國家成立了專門機構專責推進有組織、大規模、有計劃的開發式扶貧。劃定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一批國家級、省級貧困縣,探索並實施以區域開發帶動扶貧為重點的開發式扶貧。按1984年貧困標准,全國農村未解決溫飽的人口從1985年的1.25億人減少到1993年的7500萬人,平均每年減少625萬人。1994年,國家頒布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增加扶貧開發投入,建立東部沿海地區支持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扶貧協作機制,推行入戶項目支持、最低生活救助、勞動力轉移、生態移民等綜合性扶貧措施。1993—2000年,按當時的貧困標准,全國未解決溫飽的農村人口減少到3209萬人。

新千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繼續推進扶貧開發事業。這一時期,在全國中西部地區確定了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把貧困瞄准重心下移到村,全國范圍內確定了14.8萬個貧困村,全面推進整村推進、產業發展、勞動力轉移為重點的綜合扶貧措施。2007年在全國范圍全面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貧開發進入扶貧開發政策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銜接的階段,國家貧困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10年,按照1196元的貧困標准線,全國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2688萬人。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了新的扶貧目標和扶貧戰略,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開發的主戰場,扶貧標准提高92%。至2012年底,貧困人口為9899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深化扶貧領域改革,創新扶貧思路舉措和體制機制,頒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脫貧攻堅的目標標准,確立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基本方略,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2013—2017年,現行標准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9899萬人減少到3046萬人,累計減貧6853萬人,年均減貧1370萬人,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邁出堅實步伐。脫貧攻堅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明顯增強,貧困地區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提升,形成了全社會合力攻堅的局面,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減少貧困人口、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按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扶貧標准,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減少到2017年的3000多萬人,減少了7億多人。按照2011年購買力平均每天1.9美元的貧困標准,1981—2012年全球貧困人口減少了11億人,降幅55.1%,同期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7.9億人,佔全球減少貧困人口的71.82%,同時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國扶貧工作的巨大成就,顯著提升了我國的軟實力,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加堅定了“四個自信”。

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扶貧工作的基本經驗

在長期的扶貧開發實踐中,我國積累了寶貴的扶貧工作經驗,這些經驗集中體現在以下七個堅持。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制度優勢。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建立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實施跨部門的扶貧工作協調機制,按照中央扶貧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制定政策舉措,組織實施項目。國家建立扶貧工作組織領導機構,不斷提升扶貧工作隊伍的能力。全面強化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切實提升貧困村黨組織的戰斗力。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手段,為扶貧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建立最嚴格的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扶貧工作責任。

二是堅持改革開放,將扶貧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改革開放40年來國民經濟健康快速增長,為大規模減貧奠定了物質基礎。國家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過程中,始終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作為重要目標。“十三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單獨編制了脫貧攻堅子規劃。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連續制定《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三個中長期扶貧規劃,分階段明確扶貧對象、奮斗目標、主要途徑、政策措施、組織保障,持續推進扶貧事業。

三是堅持與時俱進,分階段確定扶貧標准和目標任務。從國情出發確定扶貧標准,是制定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的前提和基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國家根據貧困人口特征變化,先后三次確定扶貧標准,讓改革和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貧困群眾。現行貧困標准在基本生存需求以外,考慮了教育、衛生、住房等發展需要。根據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制定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當地實際制定高於國家扶貧標准的地區扶貧標准”的政策。每一次標准調整后,國家規劃的目標任務都是逐步減少該標准下的貧困人口。

四是堅持精准方略,採取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減貧的驅動力量包括制度變革、經濟增長拉動、普惠政策覆蓋、專項減貧計劃,針對不同階段的主要致貧因素,這些措施發揮不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貧困人口的大幅減少,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基本方略,要求做到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根據致貧原因分類施策,通過發展生產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社會保障兜底、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途徑脫貧致富,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

五是堅持廣泛參與,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社會扶貧體系。組織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逐步形成東部省市對口幫扶中西部省區市的工作格局,同時動員全國支援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藏區。組織開展黨政機關定點幫扶貧困縣,探索完善行業扶貧政策的有效方式。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促進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相互交流。

六是堅持開發扶貧,激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實施開發式扶貧方針,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鼓勵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國家和社會各方面扶持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和組織創新,通過發展產業、轉移就業、生態建設、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等多種途徑,實現脫貧致富。改善貧困地區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提高發展水平,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創造條件。發展貧困地區教育、衛生、社保等社會事業,為貧困人口建設覆蓋各方面的安全網。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細致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擺脫思想貧困、意識貧困。

七是堅持合作共贏,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我們注重加強減貧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政府積極響應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減貧目標的實現上作出積極貢獻。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引進國際資金、項目和經驗,促進國內扶貧事業發展。進入新世紀后,中國在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發起“一帶一路”倡議,力所能及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在中非、中拉和中國東盟合作框架內,開展考察、培訓交流等項目,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共同促進減貧事業。

以上七個堅持,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主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減貧事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不同政治傾向的國際組織,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對於中國扶貧開發的成就和經驗都給予高度肯定,認為中國創造了有利於貧困人口的發展模式,所形成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當前,我國脫貧攻堅進入到攻堅拔寨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精准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重大部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2018—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是今后三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方案。未來三年,我們將堅持改革開放40年形成的扶貧工作基本經驗,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始終加強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我們將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基本方略,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准,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獲得感。我們將圍繞完成3000萬人脫貧、680個貧困縣摘帽,實現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聯動,一年一個新進展,三年全面完成任務,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 編輯:段晨茜   送簽:王楠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