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作共讀>>《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

受權發布:《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二)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18年01月22日15:57
文字縮放: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統籌做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領域民生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我們深刻認識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大意義,落實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本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0一七年九月十九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演講、指示、批示、賀信等一百四十篇重要文獻,分九個專題,共計三百二十六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所以必須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所以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78-79頁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把落實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作為重要任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

——《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2月28日)

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3月17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36頁

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維護和發展勞動者的利益,保障勞動者的權利。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3年4月28日),《人民日報》2013年4月29日

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的講話(2013年7月23日),《人民日報》2013年7月25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

中央全面審視和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態勢,認為這個問題不抓緊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2013年11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52頁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2013年11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52-553頁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不同發展水平上,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思想認識的人,不同階層的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認識和訴求也會不同。我們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多從社會發展水平、從社會大局、從全體人民的角度看待和處理這個問題。我國現階段存在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能夠通過不斷發展,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范、政策支持加以解決的。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物質基礎。

這樣講,並不是說就等著經濟發展起來了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發展水平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高的問題,發展水平不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我國社會歷來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我們要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盡量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2013年11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53頁

不論處在什麼發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証。我們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裡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裡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對由於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問題要抓緊解決,使我們的制度安排更好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更加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2013年11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53-554頁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就是出於這個考慮。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老百姓講“一碗水端平”,如果不端平、端不平,老百姓就會有意見,就會有怨氣,久而久之社會和諧穩定就難以實現。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群眾對法治就不會有信心,對政法工作也不會有信心。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政法戰線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仍然是帶有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但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改善並不是全部,人心向背也不僅僅決定於這一點。發展了,還有共同富裕問題。物質豐富了,但發展極不平衡,貧富懸殊很大,社會不公平,兩極分化了,能得人心嗎?

——《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8日),《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35頁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們的方向就是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3月27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29日

要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流動,不斷激發廣大青年的活力和創造力。

——《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4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9頁

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依照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法規來展開和推進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尊重和保障人權,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5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55頁

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說一千道一萬,要由人民來評判,歸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深入了解一線司法實際情況、了解人民群眾到底在期待什麼,把解決了多少問題、人民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作為評判改革成效的標准。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3月24日),《人民日報》2015年3月26日

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我們一定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律、行政等各方面採取有力措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特別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普通勞動者根本利益。

——《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2015年4月28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7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4月30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8月21日),《人民日報》2015年10月31日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長期以來,中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努力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全面協調發展,顯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權、發展權的保障水平,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致“二〇一五·北京人權論壇”的賀信》(2015年9月16日),《人民日報》2015年9月17日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這方面問題解決好了,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偉力。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2015年10月2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27頁

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深化合作伙伴關系,共建亞洲美好家園》(2015年11月7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1頁

我們將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我們將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新機制,讓經濟發展更具包容性。我們將著力解決難點問題,未來五年我們將使中國現行標准下七千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脫帽。這也是中國落實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一步。

——《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2015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2015年11月19日

從我國實際出發,我們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實踐証明,這一制度安排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於實現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我國收入分配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較低、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11月23日)

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國際上特別是拉美國家的教訓表明,民粹主義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它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政治上搞盲目民主化,意見紛雜,無法集中力量辦事﹔二是過度福利化,用過度承諾討好民眾,結果導致效率低下、增長停滯、通貨膨脹,收入分配最終反而惡化。我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收入提高必須建立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福利水平提高必須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8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其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的覆蓋面而言的。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內容而言的。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四是共享是漸進共享。這是就共享發展的推進進程而言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我們要立足國情、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思考設計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銖施兩較、該花的錢也不花,也不好高騖遠、寅吃卯糧、口惠而實不至。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貫通的,要整體理解和把握。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6年1月18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27頁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的任務和措施有很多,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層面的事。一是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擴大中等收入階層,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特別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堅決打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戰。落實共享發展是一門大學問,要做好從頂層設計到“最后一公裡”落地的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新成效。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6年1月18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28頁

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4月18日),《人民日報》2016年4月19日

中等收入群體作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受益者,他們對社會秩序和主流價值觀認同感較強,比較理性務實,一般不希望看到既定社會秩序受到破壞,對社會能起到穩定器作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必須逐步減少低收入群體比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必須堅持先富幫后富、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沒有經濟發展,分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中等收入群體才能不斷擴大,否則中等收入群體不但不能擴大,反而有可能縮小。社會上有一些人說,目前貧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張分配優先於發展。這種說法不符合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黨的十八大提出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為了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不要發展了,也不是要搞殺富濟貧式的再分配。我們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為了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不斷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黨的十五大就提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這就要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同時,無論是勞動、資本、土地,還是知識、技術、管理,都應該按各自貢獻獲得相應回報。多勞多得,前提是勞動是有效的。技術可以參與分配,但技術要能帶來價值,被市場認可。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當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的貢獻明顯提升,分配要體現這個變化趨勢。如果是“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就談不上創新驅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道理就在這裡,要認真貫徹落實。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要處理好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系,通過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適當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合理降低政府和企業收入比重。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完善包括機會公平在內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包括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維護和增強全國統一高考在人才選拔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清理規范各類特殊招生形式﹔落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和國有企業分級分類公開招聘制度,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創造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治理就業的隱形門檻。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發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發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2017年1月17日),《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

我們要倡導勤勞儉朴、努力奮進的社會風氣,讓所有人的勞動成果得到尊重。要著力解決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照顧好弱勢人群的關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2017年1月17日),《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

( 編輯:段晨茜   送簽:王楠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