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貿易暢通成果豐碩,對於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性挑戰有著積極意義。
王義桅表示,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擴大市場開放,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在投資合作方面,不斷強化服務保障,鼓勵企業到相關國家投資興業。同時,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領域,營造高標准國際營商環境,吸引相關國家來華投資。在自由貿易區建設方面,中國已經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貿協定,與東盟的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於去年7月份開始實施,與格魯吉亞的自貿協定也即將簽署。目前,正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以及與以色列、馬爾代夫、斯裡蘭卡等國家的自貿區談判。
王義桅表示,在美國發起全球性貿易戰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推進開放、包容、平衡、普惠、共贏的新型全球化意義更加突出。如今,中國制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歡迎,相關國家更多的產品、服務、技術、資本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這些經貿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為相關國家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貢獻了新模式。
王義桅認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合作中的貿易暢通,需要各方積極溝通,達成更多共識。就傳統貨物貿易而言,在及時的政策溝通基礎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彼此的發展思路,對相關國家的產業結構、發展階段和貿易特征作出合理分析,進而重點開發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發揮出比較優勢。同時,服務貿易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暢通更加依賴相關國家間的政策協調。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服務貿易也在傳統的人員流動基礎上升級,形成了包括電子商務及相關服務在內的龐大體系。隻有用法律、政策、國際合作協議等形式固化合作,落實政策協調的結果,充分利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來的物流便利,進一步打破自然和人為形成的貿易壁壘,降低各種生產要素跨境流通帶來的風險,相關國家才能優化貿易結構,實現“量”和“質”的雙重提升。
“各方應該探討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這是‘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努力方向。”王義桅說。
( 編輯:王楠 送簽:王楠 簽發:張莉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