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與經驗

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
來源:求是2018年12月10日16:18
文字縮放:

核心要點:

■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根本上更新了關於自然資源的傳統認識,打破了那種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

■隨著人民群眾溫飽無虞、邁向小康,我們的社會結構、消費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分量不斷加重。必須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管控、綜合治理,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過程,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謀劃推進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系統的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強大理論指引、根本遵循和實踐動力。

必須自覺踐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必須不斷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根本上更新了關於自然資源的傳統認識,打破了那種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必須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必須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隨著人民群眾溫飽無虞、邁向小康,我們的社會結構、消費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分量不斷加重。必須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堅決打好補齊全面小康生態環境短板攻堅戰,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必須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管控、綜合治理,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必須加快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匯聚各方力量,產生更大合力。同時,加強環保宣傳教育,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二、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總的來看,這幾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堅決向污染宣戰,環境治理進程明顯加快。我國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電廠煤耗達世界先進水平。全面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准和清潔油品標准,新車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建成重點污染源監控體系,對重點企業主要排污行為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建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覆蓋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均比2013年下降超過30%。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劣五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質整體穩步改善。

綠色發展初見成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13個省份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在積極推進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中,強化戰略和規劃環評的約束力,推動各地區科學定位發展格局。嚴格項目環評審批,健全國家環境保護標准體系,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執行更加嚴格的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大化解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單位產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不斷降低,資源能源效率不斷提升。

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邁上新台階。推進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穩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啟動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工程試點,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的16.6%上升到21.7%。全國共建成2750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佔陸地國土面積的14.9%。16個省(區、市)開展生態省建設,成為踐行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示范。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1.9億農村人口直接受益。

環境保護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謀劃了清晰的頂層設計。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先試,充分發揮福建、江西、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綜合平台作用,開展重大制度創新試驗。開展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問責1萬余人,既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又推動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開展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等改革試點,形成職責明確、追責嚴格的責任制度鏈條。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推動企業環境保護由被動變主動。以環評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推進簡政放權。有序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執法監管力度持續加大。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稅法等法律完成制修訂。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查封扣押、停產限產、按日連續處罰成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有力武器。依法落實地方政府環保責任。5年來,環境保護部公開約談42個市(州、縣),4家大型企業﹔各省級環保部門公開約談64個市縣政府,對25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環境司法保障得到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更加順暢,2016年全國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同比增長37%。

全民行動更加自覺。依托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活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開展“中國生態文明獎”等表彰與評選,出台《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開通“12369”環保微信舉報平台,累計受理群眾舉報近7.3萬余件。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環保責任意識明顯增強,企業依法治污的主體意識正在形成。

為全球環境治理做出重大貢獻。在解決自身環境問題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2016年,在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全面介紹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與成效。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表示,中國環境治理展示了非凡的勇氣和定力,一些行動對全球環境治理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進一步開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全力推進環境保護邁上新台階、達到新水平、實現新跨越。

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解決環境問題的政治責任。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落實成為環保工作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緊緊圍繞加快綠色發展,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始終心系百姓,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須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加強環境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加大環境風險防控力度,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著力深化改革,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改革是推進環保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必須聚焦突出問題,以解決制約環保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為導向,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轉化為具體方案,構建好環保工作的“四梁八柱”。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抓緊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層層傳導壓力。加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力度,形成強大震懾,督促責任落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必須嚴肅追責。

倡導綠色消費,引領公眾環保意識轉化為保護環境的意願和行動。加強環境保護,必須改變不合理消費方式。要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從家庭、學校教育抓起,轉變全社會價值觀、生活觀和消費觀。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加大各類環境信息公開力度,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

( 編輯:王楠   送簽:王楠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