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原創】夏成方:最是真情暖民心

2019年01月06日16:56
文字縮放:

2019年7月15日-10月24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央和國家機關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先進事跡巡回宣講”8場報告會。來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商務部紀檢監察組、全國總工會、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的11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同志,講述了他們同當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對黨的忠誠、為民的真心、開闊的眼界、創新的思路、堅定的信念,全力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活、改變精神面貌,在脫貧攻堅一線日夜奮戰、摸爬滾打,經受鍛煉、獲得成長的故事。

今天我們刊發夏成方的宣講文章,聆聽他的駐村故事。

宣講人簡介:

夏成方,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保險處調研員。2015年以來,先后任山西省和順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山西省壺關縣水池村第一書記。2018年被評為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

2015年以來,我從扶貧工作隊隊長,到縣委常委、副縣長,到現在的駐村第一書記,雖然崗位在變,但職責沒變,老百姓的生活在變,但我們共產黨員初心沒變。

兩年前,我來到山西省壺關縣水池村擔任第一書記。水池村貧困發生率43%,老百姓說:水池村,臟亂差,外村姑娘不願嫁。看到老區群眾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我心裡真不是滋味。帶領父老鄉親擺脫貧困,就是我的初心與使命。

駐村第二天,有幾個村民就來找我:夏書記,你是北京來的,給我們貧困戶發多少錢啊?這話我聽了怎麼這麼別扭!這不就是“靠著牆根晒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嗎?扶貧是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但絕不能養懶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道路千萬條,內生動力第一條,必須在全村大力弘揚勞動精神,讓每個人都動起來。經過幾次討論,我們開始組織技能培訓,搞勞動競賽,村民每種一畝蔬菜獎勵500元,外出務工根據收入高低也有獎勵﹔有的貧困戶創業搞養殖,我幫他們貸款,拿出自己的錢給他們當周轉金﹔我們評選“水池勞動模范”“致富能手”“脫貧光榮戶”“優秀在外務工人員”,讓熱愛勞動的村民上光榮榜﹔在村裡最醒目的牆上寫上大標語:“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營造勤勞致富的氛圍。去年,我們建起了特色農業產業園,40多戶貧困戶主動參與,人均增收3000元,其中就包括那幾個找我要錢的貧困戶。還有50多人來北京打工。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集體收入也實現了翻番,崇尚勞動使脫貧邁出了第一步。

能勞動的都動起來了,但很多老年人,沒有收入來源,生活就比較困難。程老太太80多歲了,住在全村最破的房子裡,每次下雨我都要去看一看,以免發生意外。她家裡黑咕隆咚,白天都要開燈,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用手一摸到處是灰。就這破房子還是借的別人家的。她是孤寡老人吧?不,她有4個子女,都住著新房子。更讓我心疼的是,老人還一直說:孩子們賺點錢不容易,我年紀大了,就湊合著吃口飯。每次看到這樣的老人,我就忍不住……爹娘拉扯我們不容易,這樣對老爹老娘可不行啊!如果連老人的生活都解決不好,我們還談什麼初心?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在全國總工會支持下,我們建起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能吃能住能洗澡。聯系愛心單位捐贈生活物資,老花鏡、棉襖、保暖內衣,米面油。但是,光這些還不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強化家庭成員贍養、扶養老年人的責任意識。我和支部班子商量,舉辦“水池村孝親敬老節”。重陽節這天,全村老年人在村委聚會,村裡媳婦給老人包孝心餃子,親自端給老人,兒子兒媳當場給老人交贍養費。老人們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我們又評選“水池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建設了“百善孝為先”文化廣場,組織學生講孝老故事,宣傳水池家風家訓典型事例,村裡孝敬老人、婆媳融洽、家庭和睦漸漸成了風氣。程老太太也被兒媳婦接到家裡。有一回,程老太太端著個碗顫顫巍巍地來到村委:夏書記,兒媳婦做的炸糕,你也嘗嘗。去年10月,我們又舉辦了“第二屆孝親敬老節”,許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專程趕回來表達孝心,這一天成了全村最隆重的節日。

我們村曾經盛行打麻將,平均幾家就有一台麻將桌,小賭不斷,大賭常見,帶壞了村裡的風氣。很多黨員和村民對此也很反感,但一直沒有什麼辦法。我們班子商量,不利於發展的就必須制止!規定凡是打麻將賭博的,不能享受村裡的任何福利。成立老年督查隊,盯緊幾個重點的麻將窩。效果立竿見影。但很快問題來了,有幾個村民見了我說:夏書記,我們不打麻將了,大眼瞪小眼,你讓我們干點啥呢?這句話猛然提醒了我。我們的初心是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要有健康積極的文化生活才行。搞什麼活動呢?想來想去,廣場舞挺適合的。村裡最愛打麻將的是楊建月楊大姐,讓她跳起來就能帶動一片。我就勸楊大姐:現在城裡人都跳廣場舞,咱也成立個舞蹈隊,你這身材肯定跳得最好。她一聽就擺手:我哪會跳舞。我說,我教你們啊,就叫“第一書記舞蹈隊”。其實,我也不會,我就用投影儀給她們放視頻。楊大姐拉了幾個麻友,開始在村委大院“小蘋果”“蹦嚓嚓”。村民看到有第一書記支持,湊個熱鬧跟著大屏幕跳吧,人員越來越多,很快就增加到五六十人,現在分成了老年隊、青年隊,還經常出去表演呢。隨后,水池之聲合唱團成立了,教大家用熟悉的曲子唱水池村的歌詞,老百姓走在大街上也哼著小曲﹔乒乓球協會成立了,村委大院經常搞個比賽﹔讀書會成立了,利用全國總工會配備的圖書室,開展“全家閱讀書香水池”活動,把青年人從麻將桌上拉到了書桌上﹔水池電影周,卡拉OK大賽,少兒美術培訓,征集水池名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村變得風清氣朗。

村裡工作比較敏感,老百姓很看重自己的利益,有的評不上貧困戶就抱怨黨和政府,吃不上低保就大吵大鬧,影響黨群干群關系。我觀察了很久,發現問題在群眾,根子在干部。我們對黨的政策缺乏有效宣傳,對群眾缺乏教育引導,正確的思想觀念不去佔領群眾陣地,消極的東西就趁虛而入。我們要讓群眾擰成一股繩,始終與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為此,我們開設了水池大講堂,採取場院宣講會、家庭宣講會、小組宣講會,經常宣講十九大精神、黨的好政策、法律道德規范,讓村民自己說一說享受到哪些實惠,與干部互動交流,消除隔閡。我們建起了村史教育館、黨群服務中心,組織唱國歌、升國旗,增強了全村的凝聚力,樹立了黨支部的威信。最近,又有4名村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幾年來,我們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振奮了群眾的精氣神。文化如春雨,滋潤脫貧的希望﹔如夏日,增添家庭的熱度﹔如秋風,吹送生活的清爽﹔如冬雪,純淨村民的思想,有效促進了全村各項工作開展。在全國總工會和社會各界幫助下,我們建起了蔬菜大棚、光伏電站,實施了移民搬遷,戶戶通自來水、通硬化路、通下水道,全村面貌煥然一新,老百姓感覺生活有奔頭,干活有勁頭。看,這就是我們水池村民的表情包。現在老百姓常說的是:水池村,變化大,再多困難咱不怕!

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著廣大黨員干部的真情奉獻!在基層一線,在中央機關,多少人默默付出,用不同方式守護著億萬群眾的利益,捍衛著共產黨員的誓言!這就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好的行動!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