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形象比喻篇

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
——改革要勇於沖破觀念障礙和利益藩籬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年12月05日15:10
文字縮放:

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2012 年12 月7 日至11 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硬骨頭”是現代漢語中經常用到的詞匯,比喻艱巨的任務。毛澤東曾在《論持久戰》中說:“進攻某一運動中之敵,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給了敵人以預防條件﹔打遲了,敵已集中駐止,變為啃硬骨頭。”“險灘”原意指江河中水淺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險的地方,現比喻前進中的困難和危險因素。

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調研,視察了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他用人們熟知的“硬骨頭”和“險灘”打比方,旨在說明,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尤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將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新的挑戰,特別是深化改革將面臨新的困難和風險。

改革開放之初,改革的障礙主要是觀念上的,有些人總是拿斯大林模式作為社會主義的標准,把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商品經濟等,都當作資本主義。但是這些舉措不僅能刺激經濟很快增長,而且能讓各個階層都受益。因此,在打破“姓社姓資”的思想束縛后,改革就不可阻擋了。

改革開放30 多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因為我們不僅確定了正確的發展方向,而且制訂了可行的路線圖,那就是先易后難,走“漸進式”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道路,在繼承中發展。而不是像前蘇聯和有些東歐國家那樣,經濟改革搞所謂“休克療法”。這樣,我國在進行改革的同時,既保持了社會必要的穩定,又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瓶頸,“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淺灘中可以摸到的石頭,也都被摸得差不多了,剩下來的,都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也就是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或險灘。並且,我們的發展步伐越是快,取得的成就越是大,人民群眾的期待就越多,要求也越高。所有這些,都在考驗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勇氣和智慧。因此,形勢的緊迫性,要求我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回應時代的召喚和人民的呼聲。

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它不僅有思想觀念的碰撞,更涉及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調整,因此需要勇氣和決心。30 多年來,在改革中形成的利益關系,出現了固化現象。特別是有些利用市場經濟還不完善、法制還不健全的漏洞而獲得既得利益的群體,不希望調整利益關系,這就成了改革的現實障礙。今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我們必須再次揚帆起航,直面艱難困苦,敢於迎難而上,沖破一個個利益固化的藩籬和險灘,讓改革與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讓公平、正義的光輝普照神州大地。

當前,局部的某個方面的改革、暫時的權宜之計的改革和隨機的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形勢的需要和人民的期待,我們面臨著許多前人未曾面對的問題,想繞也繞不過去,想躲也躲不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現在的關鍵在落實。“眾人拾柴火焰高”,全面深化改革不僅需要黨中央堅定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也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尤其需要發揮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表明,革命性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往往發端於基層、來源於群眾。

“硬骨頭”不好啃,“險灘”也不容易涉。在面對困難、風險和挑戰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敢於”面對,而且要“善於”解決﹔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具體而言,就是我們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証明,由淺入深、先易后難、持續不斷的漸進式改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發展之路。東歐劇變的歷史教訓表明,極端的“休克療法”式的所謂改革,對中國的發展是極不合適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在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堅持典型引路,發揮基層首創,由點及面,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授權連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