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

五、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關於全面深化改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8年12月05日13:59
文字縮放: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導性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推動新一輪改革大潮涌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吹響了改革開放新的進軍號。各領域改革不斷提速,改革舉措出台的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些多年來難啃的硬骨頭啃下來了,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1.改革是一場深刻革命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給黨和國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給事業前進增添強大動力,黨和人民的事業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進。實踐充分証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現在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於30多年前。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都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全面深化改革,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縱觀世界,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現在世界各國正在加快推進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在這樣的形勢下,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認清形勢、居安思危、奮起直追。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將被時代所淘汰。我們要順應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同時,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當前我國發展還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樹倒根存,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等等。破解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抓住和用好歷史性機遇,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當前,國內外環境和主客觀條件都對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有利。這個歷史性機遇千載難逢,抓住就能贏得戰略主動,否則就有可能陷於被動。必須增強機遇意識,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激發黨和國家生機活力。

  中國的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美好的目標就在前面,風險和考驗也擺在我們面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矛盾越大,問題越多,越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必須一鼓作氣、堅定不移,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堅決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

  2.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管總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勾畫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這是改革進程向前拓展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對於干部群眾准確把握中央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凝聚起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具有重大意義。

  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回答了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效果這個問題。總目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這個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

  堅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條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為了更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特別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沒有理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發揮受到諸多制約,必須繼續朝著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努力,著力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著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面自身相關環節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政、分散用力。

  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在這個問題上頭腦必須十分清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問題的實質是改什麼、不改什麼,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要增強政治定力,堅守政治原則和底線,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3.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縱觀社會主義從誕生到現在的歷史過程,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的全新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沒有解決得很好。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我們黨就不斷思考未來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繼續探索這個問題,取得了重要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制度模式選擇問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往什麼方向走,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正因為沒有拄著別人的拐棍,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我們才能始終站穩腳跟,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有主張、有定力。我們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絕不放棄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根本。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在人權、選舉制度、法治等重大問題上,必須理直氣壯,不能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為標准。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全面深化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熟而持久。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西方國家把他們演繹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鼓吹為“普世價值”,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推銷。實際上,沒有抽象的一成不變的“絕對真理”,所有價值觀念都有具體的社會政治內容,都會隨經濟社會條件變化而變化。我們要警惕借“普世價值”抹黑我們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文化傳統的行為,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努力搶佔價值體系的制高點。

  4.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抓緊解決這個問題,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裡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裡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蛋糕”不斷做大的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的力量源泉。沒有人民的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5.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

  全面深化改革,觸及深層次的社會關系和利益調整,凝聚改革共識難度加大,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任務艱巨,協調不順,處理不好,改革就難以順利推進,難以取得成功。要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堅持辯証法,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脈搏,不斷探索改革的內在規律,重點把握和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

  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解放思想不是脫離國情的異想天開,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想象,更不是毫無章法的莽撞蠻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於更好地實事求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一切從基本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既大膽探索又腳踏實地。這樣才能保証我們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保持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

  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而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體效果,防止畸輕畸重、單兵突進、顧此失彼。但整體推進又不是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重要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關鍵環節“一子落而滿盤活”,關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點。以這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為突破口,可以對全面改革起到牽引和推動作用。

  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局部與全局相互依存,沒有局部就無所謂全局,沒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存在,既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以全局代替局部。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國家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進行部署的,目的是要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產生乘數效應,防止局部利益相互掣肘、相互抵消。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每一項改革既要考慮局部的具體情況,更要從大局出發,從全局上來統籌謀劃。要避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卻不利於全局和長遠的情況發生。

  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方法。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麼有把握的改革,可以採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看得很准了再推開。隨著改革不斷推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証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的基礎上來謀劃。要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也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扎穩打。第一位的是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穩、沒有任何風險。隻要是經過了充分論証和評估,隻要是符合實際、必須做的,該干的要大膽地干。同時也要看到,膽子大不是蠻干,必須穩妥審慎,三思而后行。對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穩扎穩打,積小勝為大勝。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一個一個解決和克服,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

  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30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變革前所未有,同時又保持了安定團結。這充分証明,隻有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隻有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社會穩定才能具有堅實基礎。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6.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能否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直接決定著改革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調動各方面推動改革、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鼓勵廣大干部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盯住干、馬上辦。”

  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要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堅定改革信心和決心,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著力提高領導干部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引導領導干部樹立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適應的思想作風和擔當精神。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扭住關鍵、精准發力,敢於啃硬骨頭,盯著抓、反復抓,直到抓出成效。

  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敢於擔當的就是促進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干出成效的就是實干家。各地區各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對抓改革、抓落實負有直接責任,要親自抓謀劃、抓部署、抓督察、抓落實。對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要高度重視、親力親為,中央有具體要求的,要一竿子插到底,不折不扣落實下去﹔中央提出原則要求的,要結合實際進行細化實化。對本地區本部門改革任務,既要抓緊推進、敢於突破,又要立足全局、通盤考慮。要注意配足力量,創新工作方法,把精力集中在打通“最后一公裡”上。要著力強化敢於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來,激勵黨員干部勇挑重擔、沖鋒在前。

  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必須一手抓緊推動具有標志性、引領性、支柱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一手抓改革舉措落地,遵循改革規律和特點,建立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要抓主體責任,凡是承擔改革任務的地方和部門,都要知責明責、守責盡責,各就各位、各負其責。要抓督辦協調,對敷衍塞責、拖延扯皮、屢推不動的,對重視不夠、研究甚少、貫徹乏力的,要進行問責。要抓督察落實,強化督察職能,確定一批重點改革督察項目,形成全黨上下抓改革落實的局面。要抓完善機制,抓緊完善督辦協調、督察落實、考評激勵、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要抓改革成效,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准。要抓成果鞏固,及時總結推廣改革經驗,把各項成果總結好、鞏固好、發展好,努力使實踐成果上升為制度成果。

  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離不開營造鼓勵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環境。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重視調查研究,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氣。注重加強改革宣傳和輿論引導,加強改革政策舉措的權威解讀,及時研判分析、統籌平衡改革引起的利益關系調整,推動全社會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風尚。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