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

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關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8年12月05日13:56
文字縮放:

  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舉的旗幟,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追求。2014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在前進道路上,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以什麼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古今中外,由於政治發展道路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更是關系根本、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走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切實保証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應該看到,我國民主法治建設同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制、機制、程序、規范以及具體運行上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創造精神方面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必須繼續加以完善。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以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不斷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如果這一點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僅政治文明建設很難搞好,而且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損害。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要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2.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又反作用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乃至於起到決定性作用。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樣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証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証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幾十年的實踐証明,這個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植根於我國土壤,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鮮明特色。要更好體現這項制度的效能,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職能。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區域自治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源頭,我們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來、依此而存。這個源頭變了,根基就動搖了,在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關系等問題上就會產生多米諾效應。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落實好,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促進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

  實踐証明,隻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我國的政治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証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証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我們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3.保証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証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証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實行人民民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理念。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共同發展,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要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實行人民民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要求治國理政大政方針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廣泛商量。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發揮了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既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又貫徹了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原則﹔既堅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則,又貫徹了團結和諧的要求。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豐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內涵。要繼續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基層協商、人民團體協商,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不斷提高協商民主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實行人民民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隻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評判標准。保証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隻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隻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在中國,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

  實行人民民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黨的一切執政活動,國家的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見都能運用於治國理政。

  4.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法寶。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把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擺在全黨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現在,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所面臨的內外形勢、所肩負的使命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越是變化大,越是要把統一戰線發展好、把統戰工作開展好。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人民政協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掌握規律、堅持原則、講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是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統戰工作中,實行的政策、採取的措施都要有利於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同時,必須明確,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主要體現為黨委領導而不是部門領導、集體領導而不是個人領導。堅持黨的領導要堅定不移,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尊重、維護、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幫助黨外人士排憂解難。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統一戰線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體。一致性和多樣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關鍵是要堅持求同存異。一方面,要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包括鞏固已有共識、推動形成新的共識,這是基礎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對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危害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危害國家制度和法治、損害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反對。對其他各種多樣性,要盡可能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善於聯誼交友。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的,搞統一戰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統一戰線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夠不夠鐵。交朋友的面要廣,朋友越多越好,特別是要交一些能說心裡話的摯友諍友。想交到這樣的朋友,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牆”這樣的功夫菜。要堅持講尊重、講平等、講誠懇,也要堅持講原則、講紀律、講規矩,出於公心為黨交一大批肝膽相照的好朋友、真朋友。

  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著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標共同奮斗。要重視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知識分子工作,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引導他們在淨化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等方面展現正能量。幫助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發揚老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按照“親”、“清”原則,打造新型政商關系。重視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好港澳工作、對台工作、僑務工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團結、奮進、開拓、活躍的大好局面。加大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

  5.在行政體制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必須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不斷推進。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這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重點是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即哪些事應該由市場、社會、政府各自分擔,哪些事應該由三者共同承擔。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就是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體系不斷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體系轉變的過程。總體上看,我們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也必須看到,現在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過細,宏觀經濟調節還不完善,市場監管問題較多,社會管理亟待加強,公共服務比較薄弱。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不相符合,必須下更大決心、以更大力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轉變政府職能,要明確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總方向。要按照這個總方向,科學界定政府職能范圍,優化各級政府組織結構,理順部門職責分工,突出強化責任,確保權責一致。政府要全面正確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努力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轉變政府職能,要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抓住主要矛盾和重點問題,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鞏固以往的改革成果,又著力破解重大難題。條件成熟、形成共識的就先推進,能改的先改起來。上層建筑需要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不可能通過一次改革就統統解決,有的改革還需要探索、還需要時間,需要積累共識和經驗,條件成熟時再作推進。

  轉變政府職能,要處理好幾個重要關系。一是處理好大和小的關系。大部門制要穩步推進,但也不是所有職能部門都要大,不是所有相關職能都要往一個筐裡裝,關鍵要看怎樣擺布符合實際、科學合理、更有效率。二是處理好收和放的關系。轉變政府職能需要放權,以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並不是說什麼權都要下放,該下放的當然要下放,但該加強的也要加強。三是處理好政府和社會的關系。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一些不適宜政府去管的事務,可以讓群眾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同時也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規范和引導。四是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政府既有管理職能,又有服務職能,管理和服務不能偏廢,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是講管理的,政府該管的不僅要管,而且要切實管好。

  不論行政體制怎麼改、政府職能怎麼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接地氣、通下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要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和政風建設,改進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6.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又是一個擁有眾多信教群眾的國家,處理好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十分重要。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

  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在歷史演進中,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系。

  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是關系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必須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要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善於團結群眾、爭取人心,全社會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增強各族群眾法律意識,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自覺維護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團結大局。要對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區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體制機制,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要重視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引導進入城市的少數民族群眾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規定,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

  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念,增強各族干部群眾識別大是大非、抵御國內外敵對勢力思想滲透的能力,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這一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在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祖國下一代的心田生根發芽。弘揚和保護各民族傳統文化,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宗教工作是一個關系黨的執政前途和命運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工作。做好宗教工作,對於加強民族團結和保持社會穩定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必須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無論本土宗教還是外來宗教,都要不斷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充實時代內涵。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用中華文化浸潤我國各種宗教,支持宗教界對宗教思想、教規教義進行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堅決防范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自覺抵御極端主義思潮影響。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必由之路。遵守憲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不允許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對涉及宗教因素的問題具體分析,是什麼性質就按什麼性質處理,該保護的必須保護,該取締的堅決取締,該打擊的依法打擊。要依法保障信教群眾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眾的習俗,穩步拓寬信教群眾正確掌握宗教常識的合法渠道。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辯証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必須重視發揮宗教界人士作用。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過程,應該是調動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的過程。既不能隻注重抑制消極因素、忽視調動積極因素,也不能隻注重調動積極因素、忽視抑制消極因素。發揮宗教積極作用,不是把宗教當作濟世良方,人為助長宗教熱,而是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服務。要努力培養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確保宗教組織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人士手中。

  7.豐富“一國兩制”實踐

  “一國兩制”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事實証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具有強大生命力,必須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鞏固和發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基礎,造福兩岸同胞。

  深入推進“一國兩制”在港澳實踐,是實現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符合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門整體和長遠利益,符合外來投資者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是中央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我們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

  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必須牢牢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堅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中央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的方針不會變﹔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履行職責的決心不會變﹔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的政策也不會變。要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要以國家和香港、澳門整體利益為重,共同維護和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的安排。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雙方應該胸懷民族整體利益、緊跟時代前進步伐,攜手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格局,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顛覆。“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它表明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台”。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

  我們願意首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進兩岸同胞文化、民族認同,加強兩岸基層民眾和青少年交流往來,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我們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

  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需要兩岸同胞共同維護,開創共同美好未來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同心干。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