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機關黨建資料庫>>習作共讀>>書籍>>《習近平在福建》

“習近平同志有著為人民干一番事業的理想抱負”

——習近平在福建(六)

採訪組:邱然 陳思 黃珊
來源:學習時報2020年07月31日16:43
文字縮放:

採訪對象:黃瑞霖,1944年6月生,福建閩侯人。1986年1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秘書長,1988年任省政府辦公廳黨組副書記,1990年7月任省經貿委黨組書記、副主任,1991年6月任省經貿委黨組書記、主任,1995年任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2000年起兼任省總工會主席,2001年任省委副書記,2005年任省政協副主席、省總工會主席,2010年退休。

採 訪 組:邱 然 陳 思 黃 珊

採訪日期:2017年6月3日初訪,2020年1月6日核訪

採訪地點:福州市黃瑞霖家中,福州悅華酒店

採訪組:黃瑞霖同志,您好!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的時候,您在省政府工作,請講一講你們交往認識的過程。

黃瑞霖:1986年1月,我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那時習近平同志任廈門市副市長。那年8月,我和他陪同時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程序同志到黑龍江參加全國橫向聯合大會,並考察調研。一同去的幾位干部,大多是50多歲,我當時40歲出頭,習近平同志30歲出頭,我們兩個算是比較年輕的,所以很談得來。在哈爾濱的招待所,我倆住一個房間,彼此好像有談不完的話題。

聊天中,我們談起各自看過的書。習近平同志的讀書生涯令人驚嘆,他8歲就看完了《西游記》《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名著,在農村插隊和上大學期間包括工作以后,一直都沒有間斷過讀書,讀書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他讀書不是泛泛地讀,而是對書中內容有所吸納和借鑒,並有自己的分析和觀點。說起來,我是北大哲學系畢業的,他是清華化工系畢業的,我學的是文科,他學的是理工科,但從閱讀范圍和理論修養上來講,我確實比他差遠了。我們一聊到比較深入的話題,我就明顯感覺到他超越自己年齡的博學與智慧。

在黑龍江一起調研考察的這幾天,我不僅和習近平同志認識了、熟悉了,還從與他的談話中獲取了不少知識。他對黨的忠誠,要為人民干一番事業的理想抱負,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先后在廈門市、寧德地區和福州市任職,根據您的了解,他在福建各個時期的工作有什麼特點?

黃瑞霖:習近平同志在地市工作的時候,我一直通過不同渠道關注他,對他的工作情況有一些了解。

他在廈門期間,工作很務實,成績很突出,對廈門初期的建設有很獨到的見解。那次在黑龍江一起調研時,他就對我講:“廈門現在正處於打基礎的階段,一定不能搞什麼修大樓之類的形象工程。當前關鍵是解放思想,統一認識,改善投資環境。我要抓好基礎工作。”由於習近平同志表現好,威望高,在1987年市政府換屆時,市人大代表聯名推舉他為市長候選人。但他很謙虛,而且顧全大局,主動誠懇地向組織、向代表表示自己退出市長選舉,支持上級提名的市長候選人當選。

習近平同志到寧德工作以后,我也注意了解他的情況。寧德在當時是福建經濟發展最落后的地區之一,省裡面把他派到寧德去,也是希望他能帶領寧德干部群眾“闖一闖”、“沖一沖”。他在寧德的工作風格主要是穩健和務實,避免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干快上”等冒進做法,也杜絕了“一夜暴富”的不切實際想法,而是踏踏實實地帶領寧德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在抓寧德當地優勢產業的同時,堅持抓扶貧工作。

在寧德工作的兩年時間裡,習近平同志拄著登山杖,戴著草帽,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走遍了寧德的每一個縣,走遍了貧困的山區、海島。他踏足的一些非常偏遠和閉塞的山村,甚至已經上百年沒有縣級官員進去過。對那些不通電、不通路的“被遺忘”地區,他通過調查研究,深切了解當地老百姓的需求和苦衷,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並且想方設法爭取省裡的力量來支持扶貧工作。

寧德在之后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延續著習近平同志當年的工作思路——抓優勢產業和扶貧。現在,寧德發展得很好,已經從原來全省的“老九”,提升到第六、第七位。實踐証明,習近平同志當時的思路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1990年,習近平同志調到福州市工作。初到福州,他就發現一些機關干部辦事效率不高,存在懶散、拖沓現象。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理順班子,抓干部隊伍建設,狠抓落實,建立督查機構和督促機制。他所倡導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工作作風逐漸深入人心。每一項具體工作,他都做得非常扎實,非常有效率。比如,一個重要報告呈上來了,他會馬上召集開會,充分探討之后,該干的就拍板,成立領導小組,撥錢,從不擱置、拖沓。很多具體工作的領導小組都是他親自挂帥,親自抓,親自督促,同時,他也負最大的責任。可以說,習近平同志主政福州那幾年,是福州歷史上發展最快、最輝煌的時期。

那時我是省經貿委主任,常到福州了解經濟發展情況。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功成不必在我。”他深入調研,虛心聽取大家意見,制定近期、中期、長遠發展規劃,按規劃扎實推進。他不盲目上項目,絕不上有污染的項目。在發展上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精打細算,不搞“寅吃卯糧”。不少地市主官走時留下一屁股債,而習近平同志離開福州時,市財政盈余十多億元,為下一任領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屬難能可貴。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到省裡工作后,歷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省長,在這期間你們一起共事較多。請談談這一段的情況。

黃瑞霖:習近平同志到省委上任是在1996年4月21日,那時候我是省委秘書長。4月22日,我就到他那裡匯報省委領導集體的具體情況、辦公廳各處分工等等。他虛心地說:“我剛到省裡,情況還不熟悉,希望你們多提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同志到省裡工作以后,著力謀大局、抓大事。他任省委副書記時,主要分管農業農村等工作。1998年,他提出“山海協作、聯動發展”規劃,就是讓那些先富起來的地區,比如廈門、泉州、福州來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當時,他作為省委副書記,親自挂帥,組織了省裡55個部門,調研了8個月,提出具體的協作發展方案。1998年10月31日,省委召開六屆九次全會,作出《中共福建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快山區發展的決定》和《中共福建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決定》,在他的具體領導下,加快了山海協作步伐,提高了福建省的綜合實力。同時,扶貧工作也全面推開,精准進行,成效顯著。

習近平同志對省外扶貧工作也非常重視。從1996年到2002年,他在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期間,親自抓對寧夏的對口幫扶工作。在6年左右的時間裡,他參加了5次閩寧合作聯席會議,其中兩次帶隊到寧夏,作了三次講話。他說,福建對口幫扶寧夏,是貫徹中央“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我們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和落實。他親率代表團深入寧夏南部山區考察,強調對口扶貧協作要以基本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重點。

他對援藏工作也非常重視,曾經親赴西藏林芝地區送援藏干部入藏,對援藏的各項工作作出重要的具體指示。

習近平同志大力推進“生態福建”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這一舉措也非常超前。龍岩市的長汀縣,當時是全國水土流失問題最嚴重、累積時間最久的地區之一。在民國時期,這裡就設置有“治理水土辦”。新中國成立后,這裡也設立了專門的水土治理機構。但由於長期水土流失,漫山遍野都是白花花的風化沙土,不僅見不到樹林,連草都難長。由於流沙堆積,山下的河床比旁邊的稻田高出許多。

習近平同志到省裡工作后,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高度重視,他多次到長汀調研,並在規劃上、政策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種草種樹要花很多錢,在當時省財政很困難的情況下,他每年給長汀撥款1000萬元用於水土保持工作。他自己出錢買了樹苗,還捐種了一棵香樟樹,那棵樹長勢很好。2001年10月,他再次到長汀縣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時,還親自為他捐種的那棵香樟樹培土澆水。

早在2000年,習近平同志就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強調“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2001年,福建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習近平同志任組長,開始了福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生態保護調查。2002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目標,著手編制《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也正是在2002年,福建成為全國首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2004年底,經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出台。在當時不少人連生態是什麼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認為搞生態建設會影響經濟建設的情況下,習近平同志力主生態省建設,並制定宏大的戰略規劃,這充分說明了他的遠見卓識。

福建是林業大省,習近平同志敏銳地意識到,要保護森林,必須抓林權改革。他很早就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給予特別關注。2002年6月,他到武平縣調研后,作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歷史性決定。如今,林權制度改革已被譽為“我國農村第三次土地革命”,超過7億畝的山林承包到戶,為5億農民帶來了福祉。

治理餐桌污染也是他在省裡工作時的一個突出亮點。化肥農藥殘留和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但是因為這跟一時的產值、GDP沒有太大關系,被一些領導干部忽視,因而廣受老百姓詬病。習近平同志長期關注基層,對群眾的呼聲十分了解。他親自抓餐桌污染問題,親自挂帥,還派兩個副省長具體抓,並要求所有相關單位各負其責。從源頭上,要保証種出來的菜不能有毒,養出來的禽畜不能注水﹔從流通環節上,施行標准檢查,食品安全監督部門要在各個環節治理好各種添加劑超標問題。正是因為習近平同志聽了老百姓的聲音,重視群眾的訴求,所以食品安全工作,他在全國抓得是最早的。

習近平同志抓“數字福建”建設,在全國也是很領先的。世紀之交,電腦尚未普及,人們對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聯網不甚了解,反而有很多爭議。2000年,福建處於工業化初期,要全面開展信息化建設,困難重重。習近平同志深入調研,虛心征求專家學者意見,成立領導小組,親自任組長,組織編制和審定“數字福建”建設方案,審定項目建設方案,支持福建省政務信息網的開通,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組織建立了“數字福建”的總體框架,為“數字福建”定好調、布好局、開好頭。今天,“數字福建”已取得了可喜成績。

習近平同志在當省委副書記和省長期間,很多事情都要親自抓,我上面提到的這幾件,是他抓得比較大的、具有戰略性的重點工作。其實,隻要是有利於福建發展,有利於民生的事項,他都認真抓,如保証糧食安全、治理閩江污染、菜籃子工程等,他都十分關注,一抓到底。

採訪組:經過與習近平同志這麼多年的合作與共事,您認為他在領導方法上有哪些特點?

黃瑞霖: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一直在福建工作。他隨著工作調動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從福建到浙江,到上海,再到中央,但我一直都很關注他在各個地方從事領導工作的具體舉措。

我覺得,習近平同志領導方法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視野開闊,思路超前,具備深厚的理論積累和實踐積累。這使得他既能高屋建瓴,具有前瞻性,又能腳踏實地,注重實效性。他在開會講話和平時分析問題時,很喜歡借鑒一些歷史上的典故、成語和格言來輔助說明問題。他的講話很有文採,既接地氣又很有深意,大家很愛聽,也很容易接受。

他對歷史和現實都很了解,看問題非常深刻、開放,知識面很廣,無論是與知識分子交流,還是與農民交流,都非常順暢。他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了解基層是怎麼工作的,也了解上層是怎麼運作的。他不是象牙塔裡成長起來的干部,也不是一直在基層工作的“土干部”,所以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他都吃得很透,做得很實。他是一個腳踏實地、胸懷全局的好領導。

第二點,習近平同志注重調查研究。無論是在廈門任副市長,在寧德、福州任書記,還是到省裡擔任領導,這個工作特點他都是一以貫之的。比如,他在省裡提出“山海協作,聯動發展”,舉全省之力,加快山區脫貧。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他帶隊整整調查了8個月,在充分了解各個地區的現狀之后,提出非常有針對性的舉措。

他做任何工作,都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曾說:“做事的第一步就是‘謀’。”他向來都是把謀劃放在第一位,在謀劃的基礎上真抓實干,從不盲目地“大干快上”,更不會糊裡糊涂地干。

在作出一項舉措之前,他會找干部談,找專家談,找老同志談,充分論証,聽取各方面意見,並經常跑下去,開座談會調研,傾聽“八面來風”。

第三點,習近平同志向來主張抓試點、推全面,處事沉著穩重。通過抓試點,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方法,再來全面推行。比如“生態福建”建設,他首先就以治理長汀水土流失為試點,並且在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調查研究的作用。他和當地干部座談,和農民座談,了解情況細致入微,甚至種草種樹需要多少錢這種具體問題他也要切實掌握,做到心中有數。正是堅持抓試點、推全面的工作方法,習近平同志做工作一直都非常穩健,做一件,成一件。在福建工作的17年裡,他做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工作。

第四點,習近平同志為人低調,明確站位,從不越位。他沉下心工作,從不包裝和宣揚自己。多次有記者想寫他,電視台想宣傳他,他大都謝絕了。當副市長時,他非常尊重書記、市長﹔當省長時,他非常尊重省委書記。凡事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一切服從黨委安排。他任省委副書記時,非常關心辦公廳的同志,他常和我們談心,平心靜氣地和我們商討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他很有親和力,大家都喜歡和他一道工作。他待人以誠,團結同志,在哪裡擔任一把手,哪裡的班子都非常團結。

採訪組:您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的變化有什麼感想?

黃瑞霖:召開黨的十八大的時候,我們省裡的同志都對習近平同志充滿希望,知道他一定能夠當好這個家。不過,黨的十八大以來,他所展現出來的魄力、擔當、強有力的領導,仍是出乎我們意料的。他主政這幾年來,發揮了巨大的能量,讓我們國家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們國家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特定的困難和歷史局限性,也都會不可避免地積聚一些問題。比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富差距擴大、道德滑坡、黨內腐敗等問題,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

習近平總書記力挽狂瀾,在他的指揮下,一項一項卓有成效的舉措開始施行,有力地捍衛了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也捍衛了全國人民改革開放的成果。他抓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的作風建設、零容忍反對腐敗、軍隊改革、精准扶貧、“一帶一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巨大的魄力、卓絕的智慧和高超的掌控能力。

我相信,我們的黨和國家會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繼續乘風破浪,奮勇前進,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穩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來源:理論網)

( 編輯:皮博   送簽:皮博   簽發:馮愛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