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新活力關鍵在於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惠舒清

來源:經濟日報2020年12月09日09:54
文字縮放: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作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初步具備了在一些領域同國際先進水平同台競技的條件,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這些重要論述凸顯了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創新不僅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推動國內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而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也需要具備強大的科技實力,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進一步看,創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命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更為凸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我們必須要依靠自主創新,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要認識到,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最要緊的是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科技體制改革主體架構已經確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但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強,科技創新資源分散、重復、低效,科技投入產出效率還有待提高,知識產權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等等。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以創新引領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還需要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載體、制度安排和環境保障,打造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良好創新生態。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要激發企業主體的內生活力。一方面,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必須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創新是企業提高生產率的重要源泉,是搶佔商機形成核心競爭力的不二法寶,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贏得比較優勢,就要充分發揮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強化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力的作用。具體來說,要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加大企業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主導權,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的主體作用。要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支持行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真正發揮主導作用,有效組織開展創新活動。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要營造環境增強基礎研究能力。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基礎研究雖然取得顯著進步,但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是明顯的。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必須把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引領創新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總體設計上,要著力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動基礎學科與應用科學均衡協調發展,鼓勵開展跨學科研究﹔要加大力度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從中發現重大科學問題,從科學原理、問題、方法上集中進行攻關。在財政投入上,要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適當形式對基礎研究加大支持,鼓勵社會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擴大資金來源,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此外,要創造有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鼓勵廣大科研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讓科學家潛心搞研究,為解決“卡脖子”問題提供更多源頭支撐。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要深化體制改革釋放創新潛能。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加快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營造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環境,還要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既要發揮市場對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知識順暢流動,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引導各類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總之,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協同發力,切實破除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從而全面激發創新潛能,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責編:馮愛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