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紅軍自此處處有“通道”

學而時習工作室
來源:求是網2021年02月10日08:18
文字縮放:

  “正是在這危急的關頭,毛主席挽救了紅軍……當時,如果不是毛主席堅決主張改變方針,所剩3萬紅軍的前途隻有毀滅。”——劉伯承《回顧長征》

  從1921到2021,回首我們黨百年光輝歷程,一個又一個重要會議,一個又一個重大抉擇,作為前進的裡程碑,鋪就了從昨天走到今天、從今天走向未來的路程。

  這些重要會議,這些重大抉擇,有的關乎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有的涉及黨的組織和人事變動,有的則決定著黨和軍隊的存亡……

  在紅軍長征途中,決定“通道轉兵”的重要會議,生死攸關,意義重大。

  時間要回溯到1934年。

  01 北上湘西:強敵環伺羅網以待

  中央紅軍經湘江戰役遭受重大損失后,未來行軍方向如何,牽動著每一位將士的心。

  這是油畫湘江戰役(局部)。新華社發

  是轉兵敵軍軍事力量較弱的貴州,還是按原定計劃直奔湘西?

  而彼時,為防止中央紅軍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數十萬敵軍早已搶先在通道以北進入陣地,一個更加凶險的危局眼看就要來臨。

  博古、李德等“左”傾領導者,不顧紅軍全軍覆沒的危險,執意要按原計劃北上湘西,去與二、六軍團會合。

  而如果繼續北上,無疑將鑽進敵人布置好的羅網。這就引起了中央最高領導層對原定計劃的討論。

  02 通道轉兵:毛澤東力挽狂瀾

  12月12日,中央臨時決定召開緊急會議,著重討論紅軍戰略轉移的前進方向問題。

  這是湖南省通道縣恭城書院裡展出的參加通道轉兵會議的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李德(自左至右)簡介(2014年10月18日攝)。新華社發

  關鍵時刻,毛澤東同志提出,部隊應該放棄原定計劃,改變戰略方向,立即轉向西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去,一定不能再往北走了!

  毛澤東形象地說:“我們何不來個避實就虛,甩掉眼前的強敵,到貴州。為什麼一定要去鑽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嘛!”

  會議根據大多數人的意見,通過了毛澤東的主張。當晚7時半,中革軍委向各軍團、縱隊首長發出西入貴州的“萬萬火急”電令,規定:“我軍明十三號繼續西進”,“第一師如今天已抵洪洲司,則應相機進佔黎平”。

  12月13日,中央紅軍在通道境內改變行軍路線,分兩路轉兵西進:一路進入靖縣(今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的新廠、平茶,然后分兩路向貴州進軍﹔一路進入貴州洪州,向黎平挺進,避開了敵人布下重兵的包圍圈。

  這就是歷史上的“通道會議”和“通道轉兵”。

  由於當時情況緊急,會議又是在行軍路上召開的,有關此次會議的文字記錄很少,會議內容更多地見於黨的領導人的回憶錄中。

  事后証明,這次會議攸關紅軍命運和中國革命前途,為之后遵義會議的召開打下了重要基礎,在危急關頭挽救了紅軍。

  通道會議后,絕處逢生的紅軍自此處處有“通道”。

  這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通道轉兵紀念館外景(2019年6月18日攝)。新華社發(陳澤國 攝)

  記者手記:

  偉大轉折是一個歷史過程。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不是突然召開的。正如陳雲同志所說,“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召集,是基於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種爭論而由黎平政治局會議所決定的。”遵義會議及其前后的一系列會議,圍繞實現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對中國革命的領導這條主線,各自擔負了不同任務,共同構成完整的歷史鏈條。

  通道會議作為偉大轉折系列會議的開端,使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指揮才能及其實事求是的作風、敢於擔當的魄力再一次得到展現,“讓毛澤東出來領導紅軍”的呼聲日益高漲。34天后,遵義會議召開。從此,“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

  (策劃:狄英娜 制作:韓辰 審核:宋維強 監制:馬建輝)

( 編輯:皮博   送簽:白 翔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