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理論武裝

確立共同富裕遠景目標的重大意義

張志丹
2021年02月26日11:22
文字縮放: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立足國情、情系人民,迎時代之潮流,揚思想之巨帆,聚全民之偉力,探索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和頗具時代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推進,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群眾的福祉,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並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此舉對於進一步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

貧困一直是人類社會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尤其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和發展,貧困和兩極分化問題日益凸顯。馬克思恩格斯通過批判資本主義制度,揭示了工人貧困的根源,指明了人類消除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標方向和基本路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立足中國國情和具體實際,以貧困問題為切入點,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一是肯定人民是消除貧困的主體。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人民群眾隻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的不斷發展壯大,才能逐步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是消除貧困的主體的肯定,主要體現為“內源扶貧”和“合力扶貧”的觀點。他多次強調,扶貧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並提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以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同時,他還指出,全黨全社會要繼續共同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二是強調發展生產力是逐步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手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質上,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過程中,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三是明確共同富裕是消除貧困的目的。馬克思認為,“未來社會的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扶貧開發乃至脫貧攻堅工作,繼續堅持以消除貧困為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為基本目的,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方向,努力讓困難群眾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另一方面,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一是細化精准扶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精准是要義。必須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了實現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貴在做到“六個精准”,即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准、脫貧成效精准。二是深化系統扶貧。強調扶貧、脫貧制度建設的系統性,建立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注重扶貧架構的系統性,形成政府、市場和社會協同參與、共同發力的大扶貧格局。三是強化持續扶貧。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既不能脫離實際、拔高標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虛假脫貧、降低標准、影響成色”,強調脫貧要保証質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為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不僅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詮釋,而且是對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生動體現,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有助於加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首先,堅持黨領導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突出了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無論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堅強的領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新發展階段,我們黨繼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並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確立為遠景目標,充分體現了國家制度的巨大優勢。

其次,把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統一起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推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這表明能否不斷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並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已經成為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尺度。

最后,把共同富裕作為目標和道路統一起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共同富裕作為目標和道路不能偏廢,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積極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既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目標,又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時,我們又對共同富裕的遠景目標作出新的表述,並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力推進,進一步體現了中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助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們黨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之一,在黨的全會文件中是第一次,其現實意義非同凡響。

其一,指明了我們的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我們黨是一個為了夢想矢志不渝的執政黨,明確方向和目標才能推動事業發展。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十四五”時期我國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全國人民在看,全世界人民也在看。因此,明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和相關舉措,其“領航引路”作用不可低估。

其二,體現了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有機結合的科學方法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涉及方方面面,共同富裕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當前,如何明確方向、把握重點、找到抓手、行穩致遠,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戰略全局。我們已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已勝利在望,進一步確立共同富裕的遠景目標,可以有效促進公平正義、凝聚智慧力量,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其三,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行性的重要舉措。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科學確定“路線圖”、制定“任務書”、繪好“時間表”。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共同富裕進程,需要堅持戰略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特別是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顯然,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的戰略性、創新性舉措,必將有助於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 編輯:張莉   送簽:屈輝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