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理論武裝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

陳城
來源:光明日報2021年04月13日17:47
文字縮放:

1848年,《共產黨宣言》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從此改變世界。

1945年,黨的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思想第一次被明確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庄嚴地寫入黨章,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從此改變中國。

2007年,黨的十七大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總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念並作了概括,對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意義。

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學說和思想,能夠同馬克思主義一樣,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括提出

2007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同志作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回顧當年外國媒體對這次大會的觀察評述,英國《觀察家報》網站中的一段話顯得頗有歷史縱深感:“本周,全世界都要給予中國共產黨深遠而嚴密的關注。因為中共十七大和明年8月的奧運會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影響到今后幾十年外界對中國的看法。”

確實,不論是黨的十七大還是北京奧運會,都為世界呈現了與以往不一樣的中國,引人關注。如果說奧運會是展現中國的“力量”,那麼黨的十七大則顯示出了中國的“思想”。這個“思想”,是“力量”的源泉,是中國能夠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黨的十七大報告,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那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首次概括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括,安邦定國,字字千鈞。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能夠歷經艱難險阻,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靠的就是正確的理論武裝和先進的思想指引。

毛澤東思想是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回答並解決了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等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並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指出了轉向社會主義建設的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則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重大歷史性課題。

一路走來,我們黨一直堅持結合本國國情,探索屬於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脫離,與時代發展相脫離,與人民群眾相脫離。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與國情結合,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共命運。作為當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程不斷深化拓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根本上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世界呈現了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2003年,正當舉國上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之時,我國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疫情。“非典”的發生和蔓延,暴露出我國在經歷一個階段的經濟高速發展后,所存在的發展不協調、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滯后、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不健全等新矛盾新問題,引發了黨對當前形勢下中國發展問題的思考,也將“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歷史性地擺在了所有人面前。

2003年10月,答案開始呈現——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在黨的正式文件中完整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實踐証明,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和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重大創新成果。決定將這一成果寫入黨章,是黨的十七大又一個歷史性貢獻。

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黨的十七大,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提出新要求。提出這些新要求,是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既與黨的十六大確定的目標相銜接,又使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更全面、內涵更豐富、要求更具體。

200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開展經濟工作的表述,由曾經的“又快又好”修改為“又好又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為下一年國家經濟工作定調的黨的重要會議。黨的十七大召開前的這次中央工作經濟會議,已顯現出我們黨對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實際認識和對黨的執政治國理念的新發展。

“好”和“快”的順序互換,表明了我們黨開始著重於經濟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和基本精神。具體體現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生態文明理念,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首次明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再追求“快”而轉向追求“好”,這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體現。環境保護是進入新千年以來世界各國關注的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國同樣面臨越來越突出的資源環境制約。黨的十七大提綱挈領,從中央到地方,綠色GDP開始取代以往單純追求GDP的做法,一以貫之直到今天。

黨的十七大提出生態文明新要求,也是切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深化了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在這一新要求下,“十一五”規劃明確規定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0%等約束性指標。此外,我國還堅持不懈推進退耕還林工程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到2013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1.63%,沙化土地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今天,我們更為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致力於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欲事立,須是心立。”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有正確的思想理念來指引前行方向。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正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是一個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下,我們必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書寫新的篇章。

( 編輯:張莉   送簽:屈輝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