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理論武裝

中國脫貧攻堅照亮世界減貧之路

2021年04月25日15:03
文字縮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督戰,提出一系列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內涵,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新境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共鳴。

(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大優勢,是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根本保証,也是減貧“中國方案”顯著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心組織、強力推動、迎難而上,舉全國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的強大政治優勢。

充分發揮執政黨和中央政府的核心領導作用,保持減貧政策的連續性等理念得到各方積極響應。肯尼亞執政黨朱比利黨總書記圖朱稱贊,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成功、運行最好的政黨,應成為他所在政黨的榜樣。盧旺達、剛果(布)等非洲國家執政黨將減貧納入黨的競選綱領和執政目標,推動政府制定減貧戰略和綱要。中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進一步增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解,掀起了其他發展中國家執政黨根據自身國情探索減貧發展道路的熱潮。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定不移地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群眾主體,扶貧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以人民為中心”的減貧理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為各國減貧發展帶來深刻啟迪。烏干達執政黨副總書記表示,“中國領導人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國共產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原因”。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調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套“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標。聯合國大會近年通過多項決議,包括聯大二委連續3年通過中國提出的消除農村減貧決議,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為中心”已成為國際語言和共識理念,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正逐漸成為各國減貧發展的“黃金法則”。

(三)堅持聚焦發展。中國始終把脫貧攻堅的立足點放在自身發展上,秉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各地扶貧產業發展壯大,促進貧困地區包容性增長,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多贏發展,顯著改善貧困地區發展面貌,提升貧困地區發展能力。

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凸顯發展的核心作用,廣大發展中國家紛紛通過發展尋求解決貧困的“總辦法”。非盟制定的指導未來50年發展的《2063年議程》強調,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實現非洲繁榮。“東盟-2025展望”明確提出以發展帶動消除貧困。非洲最大扶貧基金會——非洲能力培養基金會主任巴卡裡·科尼指出,應學習中國經濟增長與減貧事業齊頭推進的經驗,推進宏觀經濟改革支撐減貧取得成效。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抓住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契機,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積累減貧必要資源,為實現減貧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四)堅持開放共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整體部署和全面推進。面對貧困難題,中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為脫貧攻堅提供助力,通過深入參與國際發展合作,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創造有利條件,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減貧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中國堅持開放共贏實現消除貧困,進一步堅定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在開放中實現共享機遇,共創繁榮的信心。《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已於去年底簽署,對帶動亞太區域發展,推進減貧進程具有重要意義。非洲大陸自貿協議已於今年正式生效,世貿組織預計該協議將幫助非洲3000萬人脫離極端貧困,成為“非洲反貧困舉措”。各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蒙古出台“發展之路”倡議,老撾制定了“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積極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期待在開放合作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

中國的減貧實踐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減貧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四大問題,開創“五個一批”的實踐路徑,實施十大減貧工程,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減貧事業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借鑒。

(一)國家主導,加強頂層設計。國家主導是中國農村貧困治理的顯著特征和總體性要求。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逐步建立脫貧攻堅責任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幫扶體系、動員體系、監督體系、考核體系,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出台一系列扶貧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形成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完成全面可行的頂層設計,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中央政府加強減貧戰略頂層設計,形成符合國情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和工作體系,這條經驗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馬裡財政部官員認為,中國農村減貧戰略體系值得各國深入學習和借鑒。喀麥隆總理辦公室官員指出,中國扶貧取得顯著成果離不開中國政府在制度和機構層面所作的努力。菲律賓、印尼、老撾等國設立了反貧困委員會,不斷完善扶貧工作領導機制,取得良好效果。烏干達政府參考中國經驗,實施一系列旨在穩定經濟、為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經濟和機構改革,貧困人口大幅下降。

(二)貴在精准,提升減貧實效。精准脫貧是中國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中國堅持“六個精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對扶貧對象進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准化扶持,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

這一扶貧方略在國際社會產生廣泛共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喀麥隆《論壇報》指出,“中國的精准扶貧政策非常高效,無與倫比,是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學習的對象”。聯合國前任副秘書長蓋圖指出,精准扶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反復試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減貧更要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進、精准落地。目前,在中國與非洲、東盟等地區國家開展的扶貧合作中,已經廣泛引入和推廣了精准扶貧的做法,在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扶貧項目選擇等方面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柬埔寨在中國援助柬埔寨干拉省莫穆坎普區兩個行政村的扶貧示范項目中,精准援建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開展技能培訓,收到良好效果,柬農村發展部大臣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三)重在“造血”,激發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中國脫貧攻堅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濟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把發展短平快項目和培育特色產業結合起來,變“輸血”為“造血”,通過實施教育扶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就業扶貧等工程,提升貧困人口自主脫貧能力,激發貧困地區發展活力,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

“授人以漁”的扶貧路徑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產生共鳴。巴基斯坦總統阿裡夫·阿爾維表示,巴基斯坦正在學習借鑒中國的扶貧經驗,積極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平等的機會。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法基表示,“非洲從中國減貧巨大成就中學到的第一堂課,就是自力更生”。中國與老撾、柬埔寨、緬甸等東盟國家的減貧合作重視產業幫扶、能力建設等“軟件”提升,增強當地民眾自主發展能力。受中國光伏扶貧工程啟發,柬埔寨民間社會組織聯盟論壇在柬埔寨茶膠省兩縣安裝離線光伏發電設備,開展太陽能項目,取得積極成效。老撾將中國種養經驗運用到當地,成立養牛、種玉米和織布的的生產小組,有效提高了當地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巴新、斐濟等國引進中國菌草和旱稻種植技術,巴新東高地省將菌草和旱稻列為僅次於咖啡的第二和第三大產業來發展。斐濟菌草項目預計為當地帶來500多萬斐濟元的收入增長,為缺乏謀生手段的民眾帶來了新的生活希望。

(四)強化保障,著力改善民生。中國將“兩不愁、三保障”作為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實施基礎設施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危房改造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等工程,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對減貧發展的引擎作用,為扶貧工作提供穩定的財政投入和資金保障,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解決貧困人口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減貧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穩定脫貧和防止返貧的扶貧保障長效機制。近年來,“要想富、先修路”等中國“民諺”深入國際民心。非洲各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斷推進道路、機場、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蒙內鐵路、亞吉鐵路、阿卡鐵路、安哥拉本格拉鐵路為當地脫貧提供動力引擎。莫桑比克將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作為國家減貧工作重點任務。玻利維亞開展了道路、飲用水管道及天然氣入戶等便民工程建設,推出“全民掃盲計劃”“榮譽養老金”“兒童助學金”等一系列惠民措施,改善最底層民眾生活。

中國減貧的巨大成就以及在這一進程中形成的理論、積累的經驗,對在世界范圍內推進減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減貧成就直接推動世界減貧事業向前邁進。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准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准,我國減貧人口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9899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標志著人類發展史上最大規模脫貧任務完成,續寫了全球減貧的“中國奇跡”,為在全球范圍內推進2030年議程減貧目標做出巨大貢獻。

(二)中國減貧為各國減貧發展帶來更多機遇。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等催生了農村地區新業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鄉土品牌,增強了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加快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和產品供應。同時,中國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能力不斷上升。當前,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一,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后疫情時代全球減貧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中國減貧合作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切實助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領導人等框架下,深入闡述中國推進國際發展合作政策主張,指明國際減貧合作方向。中國積極推動聯合國大會連續三年通過農村減貧決議,發布《消除絕對貧困 中國的實踐》減貧案例,為國際減貧合作貢獻中國方案。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對減貧國際合作投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宣布的“100個減貧項目”等一系列支持發展中國家重大務實舉措。中國不斷深化2030年議程與共建“一帶一路”對接,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為相關國家實現致富減貧提供強大動力。

(四)中國減貧成功實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減貧目標注入信心。世界銀行等機構預測,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全球新增1.5億極端貧困人口,全球人類發展水平將出現從1990年引入這一概念以來的首次倒退。在此背景下,中國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為國際社會在逆境中推進減貧發展注入了最強動力。匈牙利前總理彼得盛贊“中國的減貧成就令人鼓舞”。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說“中國實踐向世界表明,減貧是可以實現的”。老撾時任國家主席本楊表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推進脫貧攻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堅定了老撾深入推進扶貧事業,早日擺脫欠發達狀態的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將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隨著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實施,中國將在防止規模性返貧、消除相對貧困、解決多維貧困、推動新型城鎮化等方面為國際社會特別是已消除絕對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減貧發展的新理念和實踐路徑。

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將繼續做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繼續凝聚國際發展共識,積極推動將減貧置於國際發展合作核心位置,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系,倡導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優化減貧發展環境,用好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年議程對接,提供更多國際公共產品,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減貧發展提供助力,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構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外交部國際經濟司黨總支)

( 編輯:張莉   送簽:屈輝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