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八項規定開啟作風建設新時代

王守憲 甘超遜 李子平
2021年05月18日07:37
文字縮放:

2018年11月14日,北京,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觀眾參觀“社會各界給予中央八項規定高度評價”展台。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央八項規定是黨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也是改進工作作風的一個切入點。一場滌蕩黨內痼疾頑症、大力扭轉作風的戰役就此打響。

八項規定破除作風之弊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直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對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規定,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強調“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這為十八大后黨的作風建設定下了總基調。

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作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抓住作風建設主線,以作風建設帶動全面從嚴治黨,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其突破口就是全力落實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精神。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中央政治局制定“八項規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堅持求真務實、狠抓作風轉變的堅定決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八項規定”的出台,是改進工作作風的一個切入點。當時社會上的一些問題和現象體現了改進工作作風的緊迫性——“一項服務辦法,開始實施5個月后才在某地方落實”“一份文件從中央落實到基層需要70天時間”……發展中的中國呼喚更加高效務實的作風,而“八項規定”正是對這個訴求的響亮回應。

中央八項規定,僅有短短600多字,卻內涵豐富。從改進調查研究到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從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到規范出訪活動,從改進警衛工作到改進新聞報道,從嚴格文稿發表到厲行勤儉節約,涉及方方面面,對加強作風建設立下規矩。不搞四平八穩,不喊空洞口號,直指作風頑疾,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舉措。

“八項規定”內容具體而實在,是“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錚錚宣示,也是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作出的擲地有聲的政治承諾。規定旨在整飭黨風,從中央政治局做起,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帶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對從源頭上反腐起到很大的制度規范、約束作用。

以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恆正風肅紀

2012年12月7日,“八項規定”出台后第3天,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省深圳市考察,沿途不封路、不清場、不鋪紅地毯、沒有歡迎橫幅,沒有層層陪同,不住高檔酒店。“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這也是新形象新氣象。”

以上率下,示范引領。“八項規定”的具體條文雖然主要是對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要求,但是“八項規定”精神是對全黨同志的共同要求。中央各部門和全國各地紛紛針對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具體的實施辦法。各級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主動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制定實施細則、加強督查考核、進行約談問責,“八項規定”精神在全黨迅速貫徹落實。

針對“八項規定”中的有關事項,一系列文件的陸續下發,將規定具體化。

2013年5月,中央紀委下發《關於在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的通知》。這一活動后來在全黨上下同時展開,並擴大到購物卡等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卡”,有效遏制了過年過節送禮、高檔會所享受等不正之風。

2013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9月,《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出台﹔11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下發﹔12月,《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印發﹔同月,《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印發……

一系列相關規定的出台給各級黨政機關套上了“緊箍”,一些具體問題都有了專門管理辦法。從車輛到住房配備,從會風到報道長度,從月餅粽子到煙花爆竹、賀卡挂歷等“小事小節”,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狠剎歪風邪氣。每逢“節點”成為作風建設的“考點”,中辦、國辦密集發文作出規定。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從具體問題抓起,一件件“小事”劃清“公”“私”界限,盡顯“真管真嚴”,穿透“四風”頑固屏障。

有嚴糾才有深治。2013年底,黑龍江省副省級干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被給予留黨察看一年處分,降為正局級,成為首位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被處理的省部級干部。

曝光是最好的震懾。自2013年3月中央紀委第一次對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后,“點名道姓、公開曝光”便成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利器,有力營造了“人人喊打”的氛圍,增強了正風肅紀的震懾效果。

每個案件信息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典型案例的發布,都有力傳遞著黨中央對腐敗和作風問題零容忍的堅定決心。在監督執紀問責細與嚴的氛圍下,“八項規定”精神不斷深入人心。

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

“八項規定改變中國”“八項規定,它是新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些具體生動又意味深長的話語,道出了人們對中央八項規定的由衷贊許。

緊盯年節假期,抓早抓小、串點成線,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剎住“車輪上的腐敗”、整治“會所裡的歪風”……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已成為婦孺皆知的語匯,在神州大地上蕩滌起一股激濁揚清的淨化之風,剎住了一些曾被認為難以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曾被認為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黨風、政風、社風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各類會議明顯減少,空話套話越來越少,開短會、說真話、少發文、重落實成為常態﹔公款送禮現象很難再見到﹔廣大黨員干部從接待應酬中解脫出來,回歸家庭。

同時,良好的黨風政風還帶動了社會風氣的好轉:節約成為全社會新風尚,餐飲行業迎來轉型﹔長期整治不了的高價煙酒、高價月餅逐漸銷聲匿跡﹔隱藏在公園、景區內的高端會所也朴素轉身、還景於民。

許多黨員干部感慨,過去上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沒想到一個“八項規定”就管住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描述“八項規定”的效果:當時很少人預見到,公款吃喝、文山會海等中國官場的“老大難”問題,竟然出現如此明顯的改善。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這是許多人對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印象。截至2021年4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月報數據已經連續91個月公布,發揮了“指揮棒”“風向標”的重要作用。

同時應該看到,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

2017年10月27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三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會議指出,黨的十九大對持之以恆正風肅紀作出新部署,我們必須堅持以上率下,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堅持不懈改作風轉作風,讓黨的作風全面好起來,確保黨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今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毫不鬆懈糾治“四風”,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滋生蔓延。要深入開展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將好作風弘揚在新時代。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編輯:張成付   送簽:鐘鳴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