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江蘇鹽城是一片紅色熱土。這裡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鍛鑄“鐵軍精神”的中心地,劉少奇、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戰斗生活過﹔這裡既流淌著英勇忠誠的紅色血脈,也刻入了敢為人先的奮進基因。
從新四軍紀念館到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殉難烈士紀念碑,248處紅色遺址、128個以烈士命名的鎮村,新四軍的足跡遍布鹽阜大地。新四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鐵軍精神”,流淌在鹽阜人民的血液裡,成為鹽阜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表示,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上來,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用好鹽城紅色資源和新四軍“鐵軍精神”這筆寶貴財富,努力講好鹽阜大地革命故事、杰出楷模、先鋒人物、發展變化,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不斷開創鹽城高質量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宋公碑”前,黨員干部體悟為民情懷
走進新四軍紀念館第五展廳,長196厘米、寬61厘米的“宋公碑”令人肅然起敬。讀碑文,思宋公,字裡行間記錄的是當年修筑“宋公堤”的紅色歷史,承載的是鹽阜大地軍民同心的深刻記憶。今年3月15日,戴源率市委中心組成員,駐足“宋公碑”前,體悟為民情懷,上了一堂特殊的黨史學習教育現場課。
如今,新四軍紀念館內,訪客如織。一處處復原場景講述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珍貴文物彰顯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在血與火中鍛造的新四軍“鐵軍精神”,放射著新的時代光芒。今年以來,新四軍紀念館積極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越來越多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的產品和服務,讓人們觸摸到有溫度的革命歷史。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新四軍紀念館主題館基本陳列《鐵軍忠魂——新四軍歷史陳列》、泰山廟《中共中央華中局歷史陳列》接待來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團隊2000余場次﹔基本展陳中設置“宋公碑”展項,舉辦現場微黨課,講好紅色故事﹔設置黨性教育專區,重溫入黨誓詞,銘記初心使命﹔深化文旅融合,利用全國新四軍紀念館平台,策劃《踐行總書記回信精神“學黨史 跟黨走” 重走新四軍東進之路》,用黨的偉大實踐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實境課堂裡,全體師生傳承紅色基因
6月4日,鹽城市初級中學的正北樓裡,昏黃的馬燈下,52名初一學生在實境課堂中,聆聽該校政教處主任助理許珊珊講述一段發生在鹽阜大地上的革命歷史,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讓學生們深刻地感悟了革命先烈們的豪情壯志。“在參與中傳承,在傳承中發揚,信仰之火就能熊熊不息,紅色基因就能融入血脈。”許珊珊說,“我們以特色課程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常教常新,常學常新,讓紅色種子在孩子們心底生根發芽,結出砥礪前行的自信自強之果。”
正北樓,是抗大五分校舊址。抗大五分校全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五分校,於1940年11月在鹽城成立,直屬新四軍軍部,陳毅兼任校長,后改為華中抗大總分校。抗大五分校及華中抗大總分校在鹽阜地區共辦班五期,為黨培養了6000余名抗日軍政干部。
“紅色土地蘊藏著精神富礦,紅色故事是最生動的教材。”鹽城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戴紅光介紹說,依托鹽阜大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全市先后組織20多萬青少年學生走進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基地,開展“追尋紅色足跡”系列活動﹔組織70多名思政歷史學科優秀教師,聚焦黨史教育主線主題,圍繞黨史發展脈絡,研究開發覆蓋學前、小學、初中、高中、職教5個學段共計115個課時的黨史學習教育系列課程﹔全市中小學也深入挖掘不同學科黨史學習資源,精心設計550多項黨史學習校本課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學和育人實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全市8.7萬名教師,堅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在廣大教師示范帶領下,中小學生爭相參加黨史知識競賽、紅歌比賽等各類活動,講黨史、學黨史成為全市100多萬青少年學生的“新風尚”。
全面推進,多措並舉提升學習成效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鹽城迅速行動,多措並舉提升學習氛圍。今年3月中旬,全市所有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單位全部完成動員部署。同時,鹽城實行“一張藍圖、系列清單”制度,明確“傳承鐵軍精神”等具有本地特色的10項重點任務,梳理62項具體任務清單。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根據部門單位所承擔的職能責任不同,科學評判該單位黨史學習教育狀況,及時發現亮點和特色。用好“指揮棒”,黨史學習教育在鹽城全面推進。
“身處外地沒法回家參加黨史學習教育,村黨支部主動聯系我,給我寄了學習材料,讓我覺得很有歸屬感。”6月2日,在上海打工的鹽城市鹽都區尚庄鎮南吉村黨員樂有奎高興地說。鹽都區就流動黨員“范圍廣、流動性大、集中學習難”等現狀,多措並舉,不斷完善流動黨員管理機制,確保流動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一個都不少”,有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該區為896名流動黨員郵寄“紅色快遞”,架起與流動黨員的連心橋,幫助流動黨員學習不掉隊、不漏學﹔對區位靠近的流動黨員,基層黨支部組建“輕騎兵”送學上門,對區位較遠的流動黨員,組建“志願服務隊”線上結對交流。
“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在線學習答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市直和各縣(市、區)組建12支參賽隊同場競技,有利於激發最大潛能,帶動一線人員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5月31日,剛走出考場的鹽城市勞動就業中心工作人員張煥偉說。鹽城市人社局黨委書記、局長嵇紅梅介紹,今年以來,該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堅持把“業務技能練兵比武”和“創新創特爭一流”相融合,聚力實施穩就業、擴社保、聚人才、強技能、促和諧、優服務“六大提升工程”,打造一支常態練兵、業務嫻熟、服務優質的“鐵軍人社”隊伍。
接下來,鹽城將繼續重點抓好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和青少年等重點群體的黨史學習教育,落實“巡學考學賽學評學”的“四學”機制,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加強巡回指導督查,通過周密策劃、系統發動、有效組織,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硬作風抓好全市黨史學習教育,以優異成績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 編輯:鐘鳴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