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山東臨沭縣:“黨建+”扶貧舉措 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


臨沭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的魯蘇兩省交界處,沂蒙革命老區腹地,因瀕臨沭河而得名。2014年,臨沭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3305人、省級重點貧困村和扶貧工作重點村78個﹔2018年底,臨沭縣實現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重點貧困村全部摘帽,現在正積極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工作中,臨沭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曹庄鎮朱村時關於“讓老區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的殷切囑托,把實現新時期“黨建+”扶貧作為重要舉措,堅持“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有力鞏固脫貧成果,有效接續鄉村振興。
“黨建+組織保障”,做強農村黨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黨支部。臨沭縣部署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集中整頓,全面筑牢農村基層黨建“堡壘”。
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制度,全縣60%的村黨組織書記納入專業化管理。開展三批選配改革試點,從優秀退役軍人、返鄉創業人才、機關干部等群體中,共選拔優秀村黨組織書記72名,“頭雁”效應有效激活。
實施縣級領導包鎮、科級干部包村、機關干部包戶“三級聯包”工作,完成了縣級領導、科級干部和機關干部精准幫扶全覆蓋。縣委書記、鎮(村)黨組織書記、包戶機關干部全部進村入戶,全面落實“三級遍訪”。
將第一書記作為黨建扶貧的“一線指揮員”,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包村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精准對接、率先垂范,已實現78個省級貧困村第一書記(含駐村工作隊)幫扶駐點工作全覆蓋,先后建設完成“第一書記”樣板村居100余個。
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500萬元,將各工作組5萬元工作經費和1萬元辦公經費全部納入財政保障。縣財政加大投入,健全村干部經濟待遇保障機制,在全市率先將村干部經濟待遇全部納入財政保障范疇,進一步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村級自我發展、自我造血功能顯著增強。
“黨建+項目驅動”,做優扶貧產業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臨沭縣堅持選巧、選准、選好扶貧項目,依托項目盤活資源、整合資金,加速村集體經濟積累。對投入高產出低、風險較高、收益周期長的項目限制發展,對群眾難受益或受益明顯偏低的項目依法終止合同,對收益較好、兌現率高的項目持續跟進,穩步推廣。
優選建好扶貧車間,開展村企對接。依托全縣優質農產品、柳編、脫水蔬菜等生產加工業,在貧困村設立“扶貧車間”和居家式加工工坊,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打工致富。做強文旅電商扶貧項目,著力構建覆蓋縣、鎮、村三級的文旅電商營銷體系,先后建成縣級文旅電商服務中心1處、鎮級服務站2處、村級服務點100余處﹔培植文旅電商扶貧村4個、電商帶頭人60余人,招募鄉村推廣員200余人,率先實現全縣村居物流配送全覆蓋。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各級財政專項資金1.89億元,實施398個扶貧項目,年可產生幫扶收益1287萬元,惠及貧困群眾2.7萬人。
“黨建+政策拉動”,做實民生工程
臨沭縣把政策兜底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支撐,堅持因地制宜、多元投入、統籌推進、長效運轉,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匯聚多方力量推動鄉村振興。
本著“扶貧無小事,事事皆關情”的原則,多渠道為民服務,線上線下為民解憂。線上及時有效地開展扶貧熱線活動,直面民生話題,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當面回答和解決群眾最熱切的難題,解讀政策法規,為民解難、為民分憂﹔線下狠抓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孝善養老等在內的9項幫扶措施。對196個村自來水管網進行改造,落實了“貧困戶免費安裝入戶、給予一定的免費用水”兩免費政策。對老弱病殘貧困群體在落實政策兜底的基礎上,構建健康扶貧、孝善養老、愛心幫扶等多元化幫扶模式,在全縣9個鎮街設立扶貧理事會、孝善養老基金,為8600多戶70歲以上貧困老人發放孝善養老金3096萬元左右,並動員30多家大型企業助力脫貧攻堅,實現老齡貧困人口孝善幫扶全覆蓋。
2020年,全縣資助建檔立卡貧困生2444人次,補貼資金160.63萬元﹔對接“雨露計劃”810人次,發放資金121.5萬元。
“黨建+機制健全”,做好常態保障
臨沭縣注重脫貧長效機制建設,成立了四方參與的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維護中心,明確了縣、鎮、村三級職責,為項目后期保障維護和運轉監管、收益兌現保駕護航,讓幫扶工作組、黨員干部后顧無憂。
建立扶貧資產管理機制,加強對扶貧資金及形成資產的管理,明確扶貧資產所有者、使用者和貧困戶權益,發揮扶貧資金的最大效益。強化對扶貧資金及資產的審計監督,試點成立扶貧資產管理運營機構,實現扶貧資產保值增值﹔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全程參與資金項目實施,保証資金項目的公開透明。建立脫貧人口鞏固機制,在貧困人口退出后一定時期內對其原有扶持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變,繼續享受扶貧政策、資金、項目的扶持,鞏固脫貧成效。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定期召開脫貧攻堅推進會,由鎮街“雙組長”輪流匯報,形成倒逼機制,促進黨委、政府責任共擔、工作共推,促進干部作風深入務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督導考核常態機制,依托考核辦法,形成“周調度、月通報”方案,以“精准問責”助推“精准脫貧”,鞏固“精准收益”。
立足當下,謀劃長遠。臨沭縣還堅持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注重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先后投入1800多萬元培訓資金幫助3萬多貧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或創業脫貧,杜絕脫貧后再次出現返貧現象。
(作者系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委副書記、縣長﹔來源:《黨建》雜志)
( 編輯:鐘鳴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