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高標准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先進典型

鹽鹼地上拓出“常豐”路

——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信訪局三級調研員張巍婷

2021年07月02日09:11
文字縮放:

張巍婷,女,博士,國家信訪局三級調研員。2018年5月起挂職河北海興縣張常豐村第一書記,兼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挂職期間,帶領張常豐村從國家級貧困村變成“河北省壯大村集體經濟示范村”,從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變成市級“基層黨建示范村”。張巍婷也先后獲“河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河北省脫貧攻堅貢獻獎”“滄州驕傲十大新聞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駐村日記被原國務院扶貧辦指導開展的“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活動評為特等獎。

拉動村庄啟程的火車頭

張常豐村靠海,地鹼,水苦,種地靠天吃飯,集體沒有產業、沒有積累,有時連電費也交不起。張巍婷剛到村裡時,村班子軟弱渙散,“兩委”開會半天人不齊,常常跑題走調、不見落實,她還動不動就被人回敬一句“村裡的事你不懂”。

張巍婷得知村黨員干部活動少,下決心帶大家出趟遠門,她自費組織村裡26名黨員干部遠途到“全國文明村”正定縣塔元庄村、平山縣西柏坡等地學習。張巍婷與大家一路參觀座談,一路交流思想,逐漸找到了打開局面的思路。在村裡,村民看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書記,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張巍婷認真分析每一位村干部的特點,建立了兩委班子學習制度、會議制度、工作制度、落實制度,形成“兩委工作法”,村裡的基層黨建、產業發展、活動組織、文化建設逐漸步入正軌,村黨支部也越來越有凝聚力和戰斗力。此后,進一步創辦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建立“駐村扶貧干部”微信公眾號平台、“村發展建議微信群” “村黨員先鋒群”,從北京引進了黨建e掌通App,隨時組織在線學習交流。黨員群眾對她越來越認可,再也沒人說“村裡的事你不懂”了,張巍婷還被一致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把“鹽疙瘩”變成“金疙瘩”

懷著對群眾的一腔熱忱,張巍婷在信訪督查和化解信訪積案的過程中解決過不少“釘子案”,獲得過“全國信訪系統優秀督查員”等榮譽。挂職第一書記后,她始終緊扣興辦產業、壯大集體經濟這個中心,為村民脫貧致富打下實底。

張常豐村地處鹽鹼灘,小麥畝產隻有300斤,村裡沒有規模型產業,村集體經濟幾近於零。沒有資源稟賦,沒有資金積累,張巍婷盡管天天圍著地頭轉,卻也沒了主意。

她請來中國農科院、滄州市農科院專家,發現鹽鹼旱地小麥“大紅王”的鉀、植物蛋白含量比普通小麥高得多,口感與眾不同。村民眼中地鹼水苦產量低的小麥,竟是品質上佳的罕見寶貝,很有開發潛力。張巍婷知道,這件事雖然產值未必多高,難度和工作量也很大,可一旦打出了品牌、形成了產業鏈,是能做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讓每家每戶得到長期好處的。

思路確定下來后,張巍婷挨家挨戶地講解道理前景、樹立信心,親自到北京賣出了第一批石磨面粉和面條面花產品,自己花錢四處請有渠道的朋友品嘗推廣。她明確合作化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和產業式扶貧開發的方向。為搞好村民食品加工作坊,她親自跑資金、找場地、買設備,甚至幫村民打掃作坊衛生。她帶領村民開發了面條、面花等延伸產品,形成了石磨面粉、面花、面條的“三面旗”,又陸續開發了牛肉醬、辣椒醬、黑豆醬、芝麻醬“四缸醬”及瓜果等系列農產品,委托培養30余名村民開展網上直播銷售,開通了村“好人好面張常豐”抖音號,成立村電商中心,把產品賣上了“雲端”。她有很強的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注冊了“張常豐”商標,請北京印刷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創業團隊進行銷售策劃,研究出了“中國好面在海興,海興好面出常豐”“鹽鹼旱地的貧困,隻產天然野生的張常豐”等宣傳口號,設計了市場識別度高的獨特包裝。在她的努力下,張常豐村第一次走出縣城參加展銷會。無論是上央視《開門大吉》、重慶衛視節目,還是出席各種會議,隻要有機會她逢人就講張常豐的面粉,還請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做公益推廣人。她還弘揚了擁有80余年的張常豐大餅、燒餅、面花等面食文化,建設了以“留住鄉愁”為主題的面食文化體驗館,開發鄉村民宿旅游項目。村民間技藝經她申請獲8項縣級非遺、2項市級非遺稱號。

張巍婷常說,自己是第一書記,更是第一推銷員、第一客服。她冒著零下10多度的嚴寒,整夜在屋外測試農產品。她夜裡12點前幾乎沒有睡過覺,臥室裡擺滿了各種包裝盒,就連母親動手術都沒時間回北京照顧。在籌備展銷會時,她一天都吃不上飯,鞋子磨破腳皮,就脫了鞋光腳站在地上繼續工作。在給滄州市中心醫院餐廳送貨時,因為大車進不了市區,她去舊貨市場租了一輛敞篷三輪車,頂著寒風把面粉送到,並和大家一起把50斤一袋的面粉一袋袋搬卸到醫院食堂,回來時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近三年的繁重工作令她的聽力、腰腿等落下了不少傷病,可村民都說,“北京來的博士張書記太敬業了,我們願意跟著她干!”

她推動張常豐系列產品入駐淘寶網、郵樂網、人民優選等平台,舉辦了“中國工商銀行融e購扶貧年貨節——張常豐專場消費扶貧活動”,開啟了央企和部委聯合消費扶貧的新模式。組織編制了村《產業發展規劃》,以“張常豐”面食文化為杠杆,帶動鹽鹼旱地小麥示范園區建設,撬動村裡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產業發展打通了一條“產品走出去、客人走進來”的路。她引導全部貧困農戶加入村合作社,積極爭取到農產品加工專項扶貧資金,在村裡建設一家現代化的石磨面粉加工企業和現代化的電商平台。如今,張常豐村面粉身價從每公斤2元多漲到12元,貧困戶當年就實現了畝均收入比往年翻番,1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前,該村農副產品日銷售額高達1萬余元。村消費扶貧案例被國家發改委評為2020年度典型扶貧案例,入選原國務院扶貧辦、人民網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被央視財經大型融媒體“走村直播看脫貧”活動評為“最佳人氣獎”。

精神上去了發展才能持續

在從無到有打造品牌的過程中,張巍婷培養了一批懂市場、會經營、講誠信的致富帶頭人。“卡通面花”制作人王金明有美術天賦,張巍婷鼓勵他創新面花類型,現在他制作的果蔬卡通面花月銷售收入達到9000余元。張巍婷引導家有病人的貧困戶代淑鳳把辣椒醬包裝后放到商城上賣,帶她走進重慶衛視等公眾活動,使她成為月收入近萬元、遠近聞名的“辣椒姐”,不但還清了外債,還當選了村婦聯副主席。此外,還有“面條哥”齊福田、“黑麥大王”劉樹海等10余名致富帶頭人,共同撐起了張常豐綠色有機農產品一片天,帶動更多的農戶告別貧困、走進富裕文明新生活。

她積極興辦村事業,動員社會各界捐贈30余萬元。在她的主持下,村裡將破舊小學改建成全縣第一個村史館,成立編撰小組,收集了80多件老農具,組織村裡定做農事雕塑,開辟了民俗文化展。她還協調醫院3次為村民義診、培訓。

張巍婷以村為家,2020年除夕她和往常一樣是在村裡過的,但卻格外忙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擔當起村防疫領導小組組長之責,募集款項2萬多元,個人捐款3150元,支援村裡購買消毒劑和口罩等物資,組織專人每天2次對村內3個公共場所進行全方位消毒,確保全村沒有出現疫情。

張巍婷引導脫貧村民感謝黨恩、伸出援手,組織開展農產品“義賣”,專門生產500余斤手工挂面、300個彩色卡通面花捐獻給武漢兒童醫院。這些物品代表著脫貧致富的村民與全國人民同氣連枝、守望相助的情誼,是村民不斷提高的精神境界的體現。

張巍婷說:“我願做一粒種子,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裡生根開花,同那裡的土地和人民真正結合起來。”

(供稿單位:國家信訪局機關黨委) 

( 編輯:陳誠   送簽:任海軍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