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高標准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理論文選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必須堅持“兩個結合”

曹應旺
來源:四川日報2021年08月23日15:09
文字縮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闡述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強調了兩個相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從指導思想上闡明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理論與文化的辯証統一關系,極大地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

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扎根提供了肥田沃土

馬克思主義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新生命,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原本就有的追求平等和向往大同社會的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五千多年從未間斷的輝煌的中華文明為什麼會跌落至此,出路何在?中國的仁人志士,探索了一個又一個的救國方案,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的士大夫們不斷尋找著答案,有的歸罪於中華傳統文化。“文明蒙塵”雖由外敵入侵所致,亦與封建統治者固守“三綱”等封建文化糟粕形成的落后相連,又因國人丟失文化自信而加重。就在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時,在五四運動的推動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中國人民的力量、中國人民的精神和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所以有這種變化,從指導思想上看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新生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理論旗幟,使講中國話、寫中國字的中國共產黨人學會了新思維,從而使古老的中華文明內生了“新生命”。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提供了肥田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本來就有著馬克思主義的種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原本就有的追求平等和向往大同社會的基因。正如艾思奇所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共產主義,而共產主義社會,曾是中國歷史上很多偉大思想家所共有的理想。從老子、墨子、孔子、孟子,以至於孫中山先生,都希望著世界上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能夠出現。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以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為養料,而從中華民族自己的共產主義的種子中成長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

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新生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扎根提供了肥田沃土,兩者的相互作用才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決“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問題進行正確的思想指引奠定了厚實的理論和文化基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成功的思想武器

革命和建設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在指導思想上靠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是為實踐服務,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用來吹牛炫耀的。“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馬克思主義要解決中國的問題,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即必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雛形在1930年毛澤東發表《反對本本主義》中就已經有了,但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是延安時期。從已經公開的文獻看,1941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教員,才算好教員”。這是針對王明教條主義提出來的。王明講課,桌上擺一堆馬恩列斯的著作,讀完這段讀那段,就是不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講了“不偷、不裝、不吹”的問題,他諷刺把馬恩列斯講得“抄襲”為自己的,“就是偷東西”。教條主義從品質上看與“偷東西”無異,從結果上看隻能禍害中國實際問題的解決。

革命和建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在指導思想上靠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革命的道路怎麼走?毛澤東提出建立農村根據地,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引下的中國革命的道路。怎樣解決中國革命中的基本問題?毛澤東提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解決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引下的解決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三大法寶。中國共產黨依靠什麼樣的作風來領導中國革命呢?毛澤東提出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作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等等。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形成的革命作風。體現在中國革命道路、解決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三大法寶、中國共產黨革命作風上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奪得中國革命勝利的指導思想上的保証,並對此后的建設和改革產生著極大的影響。中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怎樣進行?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在相當一段時期讓資本家繼續從企業分得一部分紅利和股息的“贖買”的辦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社會主義改造上的體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怎樣進行?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探索走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確立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通過發展農業、輕工業來發展重工業的方針。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上的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在指導思想上也靠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吹響改革開放號角時,鄧小平就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后來江澤民、胡錦濤強調的“與時俱進”,都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指導思想上保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出和發展、從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無不體現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強大威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在指導思想上同樣靠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黨和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夯實國家安全、國防、外交重要保障,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邁進。這偉大的成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正確引領密不可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一再表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我們才能戰無不勝

中國革命是在農民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90%是小生產者的國情下進行的。馬克思主義是在工人佔絕大多數、機器大工業的生產佔主導地位的歐洲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產生的。馬克思主義若不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就不可能取得中國革命的成功。這已為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的失敗所証明。

中國共產黨人最先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是毛澤東。1930年,《反對本本主義》鮮明地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可惜,這時黨內教條主義佔了主導地位。遵義會議和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到陝北后,毛澤東寫出《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強調戰爭的指導“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確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戰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正確的軍事路線。半年后,毛澤東寫出《實踐論》《矛盾論》,強調實踐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尖銳地指出:“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延安時期,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思想,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成為全黨的共識。理論聯系實際蔚然成風。例如,黨中央決定陳雲去做陝甘寧邊區財經工作,怎樣做?他回答,我們不要那些洋的,要那些土氣的,要向土的學習,向自己的歷史學習,向自己的經驗學習。我們要從土的出發,從延安出發,不從倫敦出發,不從上海出發。堅持實際第一、理論第二,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是陳雲做邊區財經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革命勝利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毛澤東又提出了“第二次結合”。那是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之前討論撰寫《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時提出來的。他指出,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在吃了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毛澤東為進行第二次結合進行了艱辛的探索,但限於歷史條件,未能突破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框框。這“第二次結合”是新時期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領導的改革開放中實現的。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后來,他又說:“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由鄧小平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到江澤民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再到胡錦濤引領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經濟體制上的偉大創造。

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新意迭見。比如,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從制度上不僅把中國特色與社會主義辯証統一起來,而且把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辯証統一起來。比如,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因素,這不僅把過程的普遍性與階段的特殊性辯証統一起來,而且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普遍性與脫貧攻堅的特殊性辯証統一起來。就脫貧攻堅而言,從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到提出“精准扶貧是為了精准脫貧”,再到提出“必須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善於處理特殊性與普遍性辯証統一關系的領導方法與思想方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還要通過中國字、中國話、中國文化表達出來,才能形成“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為反對“言必稱希臘”的教條主義,毛澤東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他認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他提出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實際上已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容。毛澤東所以重視這方面的內容,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還要通過中國字、中國話、中國文化表達出來,才能為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所熟悉、所掌握,才能形成“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毛澤東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事求是”,表達了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愚公移山”,表達了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馬克思主義的奮斗精神﹔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從實際出發的軍事觀點﹔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表達了馬克思主義重視各國特殊性的外交觀點……像這樣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例子,在毛澤東的著述裡可以舉出很多。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貢獻,首先是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其次,鄧小平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上也有兩大貢獻。一是他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他說:“我讀的書並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二是他提出了“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實事求是”是毛澤東依據馬克思主義原理,從認識論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小康社會”是鄧小平依據馬克思主義原理,從發展論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

明確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講話的重大創新點之一,與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密切相關。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著述為載體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味,有生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味,還有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味,是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而形成的思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重視從中國歷史上的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中吸取治國理政的智慧。例如,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談到老子、孔子、孟子,經常引用他們的話。老子的話,他引用較多的是“以百姓心為心”,這正是他“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思想的文化基因。孔子的話,他引用較多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正是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基因。孟子的話,他引用得比較多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守望相助”。這正是他“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文化基因。再例如,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出自《周易》的古語﹔還引用過“自知者英,自勝者雄”這句出自《中說·周公篇》的古語,這正是他反復強調“打鐵必須自身硬”“激發內生動力”等話的文化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所以,堅持“兩個結合”,才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奪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勝利。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 編輯:任海軍   送簽:任海軍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