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高標准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理論文選

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商志曉
來源:光明日報2021年08月30日17:05
文字縮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重要論述,科學揭示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相結合”的實質內涵,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地位。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深化理解二者相結合的時代要求、融通要義和遵循原則,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作出新的努力。

  1.從時代要求出發,把握“相結合”的現實意義

  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始終面臨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問題。對此,我們黨的態度十分明確。毛澤東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立足於“承繼珍貴遺產”“通過民族形式實現”的清醒認識和自覺追求,我們黨注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二者結合向前發展。

  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取得了豐碩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傳承民族文明精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位為“民族基因”“文化血脈”“精神標識”,用以增強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方法,用以啟迪思維、拓寬視域並增強精神力量,分析解決當代中國治國理政中的一系列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系統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將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揭示其應有的時代內涵和現實功能,指出:“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也進一步提升到新的水平,進入到新的發展境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已成為時代發展的熱切呼喚,成為當代中國的現實需要。其重要意義在於:一是促進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當代中國語境下民族復興偉業對釋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量的客觀要求。而要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朝著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傳承弘揚,充分彰顯其功能、價值與力量,最為需要和至為關鍵的,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使之堅守正確立場與抱持正確價值取向。二是促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作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職責,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順利開啟並仍將繼續努力推進的歷史性偉業。站在由數千年文明歷史構成、由豐厚傳統文化奠基的中華大地上,要擔負起這樣的庄嚴使命並作出歷史性貢獻,既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又必須著力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滋養、認識啟迪與精神補給。三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2.從融通要義入手,把握“相結合”的根本任務

  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務必要搞清楚結合什麼、在哪些方面結合、在何種程度上進行結合,要致力於二者的相融相通,准確把握互為融通之要義。所謂互為融通,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方面看,主要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取理念補充和原典支撐﹔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方面看,主要是從馬克思主義那裡得到方法指導和主題引領。內容上的聯結、方法上的契合與價值上的會通,是互為融通的本意所在,是互為融通的路徑所向,也是“相結合”的主要內涵和根本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展歷程中,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為融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科學論斷,積累了一系列認識成果。毛澤東同志用歷史唯物主義對中國傳統“民為邦本”思想進行改造,提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著名論斷﹔將班固《漢書》中“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的實証與考據方法進行創造轉化,賦予“實事求是”以新的內涵,用以揭示辯証唯物主義的精神實質﹔《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汲取中國古代認識論和辯証法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實踐有機結合的典范。鄧小平同志把《禮記·禮運》中的“小康”社會理想進行創新發展,應用於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設定,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江澤民同志重視中國傳統德治文化,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胡錦濤同志借鑒傳統文化“和諧”理念和“和合文化”精神,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並身體力行,深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互為融通,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呈現出愈加鮮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國風格。他用中華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鄰”等,深化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倡導弘揚勇於改革的創新精神﹔用蘇轍“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官箴》“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孔子“政者,正也”等,論証說明全面從嚴治黨的任務要求﹔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等,為弘揚民族精神提供理念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大量引用傳統文化經典用語,用於問題說明和路徑指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滲透於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之中,以唯物辯証法去激活傳統文化內在活力,彰顯其獨有氣韻與時代風採。

  立足於當下,著眼於發展,要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為融通的內涵,拓展二者內容聯結、方法契合與價值會通的路徑,我們必須在已有成果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二者聯通起來進行比照鑒識,確認共通之處,找到差異所在,明晰互補空間,以便有針對性地推進結合實踐向縱深發展。其一,確認共通之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認知對象和著力方向上,共同矚目於人類社會及其要素關聯、人與社會的相互作用與共同發展,都推崇思想理念的經世致用與務實品格。馬克思主義對“實踐”至上性和優先性的強調,與追求“知行合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想、人類美好生活目標,與中華傳統文化孜孜以求的世界“大同”“天下為公”﹔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証法與對立統一學說,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分為二”“中庸”智慧等,都在認知觀點上具有相通性、內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其二,找到差異所在。馬克思主義關注歷史變遷及其發展規律,具有宏大敘事、格局縱論特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偏於群體秩序與人為修行,帶有倫理道德、心性養成風格。設若視馬克思主義為大開大合“時勢之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為探微究裡“人為之學”。這種差異鑒別即便不夠嚴謹與周延,卻也給予我們一種視角,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二者互為融通、繼續走深走實的可能區域。其三,明晰互補空間。由共通之處、差異所在,已見互補空間。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証法、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以至關於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人觀、知行觀、和諧觀、倫理觀、誠信觀及人文觀念、道德精神、民族氣節等方面的闡述,都有著互為借鑒的豐富內容。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與中華傳統文化關於人的修身養性理念,互補空間寬闊,定能助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人的發展理論、人的現代化理論領域實現創新發展,在不斷吸納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成果的過程中,走向豐富完備並臻於至善。

  3.從遵循原則著眼,把握“相結合”的實現路徑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目的在於: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其深厚歷史積澱與當代價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與智慧融會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之中。這樣的結合意願與目標追求,既充滿美好期待又需要費盡心血。為此,我們必須遵循科學原則,抓住根本要領,把握結合路徑,制定可行措施。

  一要按照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進行深度挖掘闡發,對中華歷史文脈內容進行科學提煉概括。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在這樣的時代條件下創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必須博古通今、遠觀未來,必須立足中國、聯通世界,必須賦予嶄新思想內容、開辟新的思想境界。作為重要思想源泉和理念根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也必須發揮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們要在充分尊重傳統文化、自覺禮敬民族歷史的前提下,對傳統文化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傳承其精髓要義,弘揚其時代價值。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與世界影響,必定使涵納著這一文化精粹和歷史氣韻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成為當代中國最亮麗的思想旗幟,成為21世紀的時代精華和精神標識。

  二要按照“相結合”的時代任務和現實要求,對傳統文化進行“剔除糟粕,吸收精華”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制作。我們傳承弘揚的傳統文化,其中的優秀內容和落后成分、精華部分與糟粕因素,是因時因地因條件而存在著的,甚至是互為滲透、融合交叉在一起的。我們不能採取簡單化、片面化的方法予以機械切割,不能以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態度予以對待,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結合歷史流變、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加以鑒別區分並改造制作。如對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髓歸納﹔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余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准,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內容,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聯通起來,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成分和科學內容的客觀說明與正確揭示。

  三要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採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推進深度結合。要從中國國情和現實需要出發,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把握歷史主動,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具體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作用與當下功能,把承繼精神與改造形式有機統一,把借鑒吸收與創新發展有機統一,把文化內容與表現形式有機統一,做到弘揚傳統而非食古不化,謹防唯傳統至尊而作繭自縛。要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一起來,處理好傳統與現代、源流與本質、多元與主流、自主與互鑒等基本關系,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潮之中,自覺匯聚到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進程之中。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推進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使之從遠古走進現代並與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會通聯結,要使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發展創新過程中,通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融相通,取得更為充足的“民族形式”並“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攜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邁出“相結合”的堅實步伐,走向互為融通的美好未來。

  (作者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

( 編輯:任海軍   送簽:任海軍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