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管仲的經商治國之道

邢暢
2021年09月10日09:41
文字縮放:

管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被后世譽為“春秋第一相”“法家先驅”。管仲雖出身官宦之家,但少年時家道中落生活貧困,為了謀生,做過當時被視為身份微賤的商人,對經商有一些理解,並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經驗。而后在任齊國丞相期間,管仲深研經商治國之道,一展經國濟世之才,使得國內百姓富足、國力漸盛,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被尊為一代名相。

以人為本,倡導“重民”“富民”。管仲常從民之安危的角度去探討治國之道,認為治國經商之根本在“民”。在管仲輔佐桓公之前,前任國君齊襄公驕奢淫逸,窮兵黷武,四面樹敵,從未把國家強盛、百姓安居放在首位,齊國一度陷入危局。管仲洞見症結,入主朝政后提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的主張。《管子·霸言》中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而富民的重要途徑就是發展商業。管仲所在的齊國鄰近海岸,位置優越,“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鹽鐵資源豐富,商人跨國經商,“服牛軺馬,以周四方”,齊國的商業發展在當時已初具規模。管仲看到了商業發展對國力強盛的推動作用,提出“有市,無市則民乏矣”,“國富而鄙貧,莫盡如市。市也者,勸也”,強調興辦市場、鼓勵就業更有助於促進城鄉繁榮,不至於使民“乏”。管仲積極引導民間商業的發展,鼓勵百姓入海捕魚,即使是在鹽鐵業中也未完全禁斷民間商賈的介入。在管仲看來,無論是治國還是經商,其根本都在於民,“重民”“富民”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証。

以義為先,提倡取舍有道。管仲提出:“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可見,管仲既不否認人的好利之心,也不否定高尚德行的存在,認為“義者,謂各處其宜也”,對於不同的人,在義利方面就要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君主來說,不能使國力興盛、民眾受益,就不能稱得上具備君主之“義”。《管子·國蓄》中曰:“凡將為國,不通於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不能調通民利,不可以語制為大治。”對於商賈來說,商業利益是其生存發展之必需,“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裡而不遠者,利在前也。”商賈的活動能夠為社會增添財富,這便是商人之“義”。管仲甚至還說服齊桓公把齊國分為士鄉和工商鄉,優待工商,不服兵役,保証其專精一域,把經商和制造手工業品變為專業。而對於百姓來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姓在糧倉充足、豐衣足食的前提下,依乎倫理道德行事,這是百姓之“義”。可見,在管仲看來,不論是君主,還是商人和百姓,隻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取舍有道,以義為先,就能在自身獲利之時堅守仁義之心。

平衡貧富,主張“和合故能諧”。春秋戰國時期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社會財富主要集中在食封貴族和富商手中,管仲敏銳地覺察到“貧富無度則失”,認為貧富無度必定影響國之安定,並將“有貧賤者”列為國家三大憂患之一。管子曰:“萬乘之國必有萬金之賈﹔千乘之國必有千金之賈者,利有所並也。國多失利,則臣不盡忠,士不盡死矣。”管仲敏銳地意識到,如若財富都被大商人攫取佔有,那麼,官吏就不會為國家盡忠,將士就不會舍命報效國家,因此,他主張“和合故能諧”。管仲根據當時社會發展現狀,首次提出四民分業定居論,即“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要求“四民”各安其位,忠於職守,各盡所能,專精其術,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百姓四處流亡,有利於社會穩定。同時,管仲主張採用“輕重之術”平衡社會財富關系,《管子·揆度》中曰:“夫富能奪,貧能予,乃可以為天下。”管仲在齊國一方面推行“相地而衰征”,制定薄稅斂等規章制度減輕民眾租稅負擔,避免佔地土質較差的農民承擔更重的賦額,另一方面限制過分追逐商業利益,避免因忽視農業而動搖國之根本。可見,在當時封建社會的背景下,管仲非常超前地看到了“貧富無度”之積弊,認識到“上下不和,令乃不行”,主張君子要“能散積聚,鈞羨不足,分並財利而調民事”,富上足下,貧富有度,才能最終實現社會和諧穩定。

誠信為綱,推崇誠信之德。管仲將“誠”與“信”二字合用,提出“誠信者,天下之結也”,並將誠信思想在齊國大力推行。“誠信”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並蔚為大觀,即是發端於此。《管子·乘馬》中曰:“非誠賈不得食於賈,非誠工不得食於工,非誠農不得食於農,非信士不得立於朝。”管仲認為,不論是經商、做工,還是務農、為官,誠信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選官任官方面,管仲任人唯賢,推行三選用人制,保証優秀人才可以得到重用,並提出“賢者誠信以仁之”,“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將做官為政是否取信於民作為選官任官的重要判斷標准,強調“功成而不信者,殆”。另外,管仲深諳獎勵之道,勸告齊桓公尊師重才,即使對於當時身份微賤的商賈,也要用物質獎勵來回饋其誠實守信的行為。《管子·揆度》中曰“天下賓服,有海內,以富誠信仁義之士”,便是強調誠信仁義之士必須得到一定的獎勵,“中情信誠,則名譽美矣”,以此逐步引導商賈自覺履行誠信之德。

管仲其人,始終抱有興國安邦之志,他輔佐齊桓公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實現了國家興盛,百姓安居。孔子曾感慨道:“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明代趙用賢稱贊說:“王者之法,莫備於周公,而善變周公之法者,莫精於管子。”梁啟超則稱管仲為“最大政治家”。管仲的經商治國之道可謂影響深遠,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財富。

來源:學習時報

( 編輯:張成付   送簽:張成付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