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高標准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習體會

在傳承紅色基因中砥礪前行

——新華社80余名黨員干部到太行山尋根鑄魂

牛冬軍
來源:新華社2021年10月25日09:56
文字縮放:

清清漳河水,巍巍太行山。

深秋十月,新華社組織80余名“兩優兩先”黨員干部代表來到太行干部學院培訓學習太行精神,奔赴山西太行山尋根鑄魂,追尋新華社華北總分社和《新華日報》(華北版)舊址的紅色印記,追思新華社在抗戰中犧牲的太行新聞烈士,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中,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修養,提升履職本領,進一步筑牢“根”與“魂”。

太行山矗立在中國大地上,太行山矗立在人們心靈中,太行山矗立在新華人的記憶裡。

2021年11月7日,是新華社建社90周年的閃亮日子。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建社90華誕的濃厚氛圍裡,全體學員踏入山西這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熱土,來到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武鄉縣和左權縣,深刻感悟用生命和鮮血孕育的太行精神,深切緬懷新華社在抗戰中犧牲的46位太行烈士。

在那抗戰的崢嶸歲月裡,在英雄的太行山上,新華社一大批新聞工作者,冒著戰火硝煙,一手拿筆,一手拿槍,同太行兒女並肩戰斗,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報道八路軍浴血抗戰的消息,傳遞黨中央的政策主張,為奪取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為黨的新聞事業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

10月12日中午,全體學員集體乘車,穿過一道道溝壑,穿越一條條街巷,經過2個半小時的顛簸,來到距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磚壁村兩公裡的武鄉縣蟠龍鎮安樂庄村尋根鑄魂。1939年底,新華社華北總分社和《新華日報》(華北版)在安樂庄村合署辦公,何雲同志任社長兼總編輯。

10月12日上午,新華社“兩優兩先”黨員干部培訓班學員來到山西武鄉縣蟠龍鎮安樂庄村,尋訪新華社華北總分社和《新華日報》(華北版)舊址。劉軍喜攝

全體學員站立在舊址院落中央,環顧四周留有遺跡的房屋,思索著先輩們當年戰斗和工作的場景,體會他們為黨的新聞事業矢志奮斗的初心。

曾任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研究部主任、山西省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現任太行干部學院聘任客座教授的退休老人郝雪廷為學員們講解新華社華北總分社和《新華日報》(華北版)的歷史。他雖已蒼蒼暮年,但一講起抗戰的歷史便情緒激昂、激動萬分,特別是講到新華社歷史時,更是飽含深情、催人淚下。

郝老師開場便語帶哽咽地說:“10月初的大雨,把進村的大路沖毀了,村民們聽說八路軍的后代、新華社的后人要來尋訪,全體村民一齊出動,用上了村裡所有能用的機器和工具,經過連續幾天的奮戰,成功搶通了進村的大路……村民們用當年迎接親人八路軍一樣的熱情,迎接來訪的新華社后人”。學員們聽到這裡,深埋於心的情感再也不能自已,尋根的激動和老鄉們令人感動的行動相互激蕩,匯成一股熱流直往上涌,抑制不住的淚花濕潤了眼眶、模糊了眼睛,滾燙的淚珠順著臉頰往下流……

80多年后的今天,作為新華社后人的全體學員,來到太行革命老區的安樂庄村,依然能真切感受到濃濃的軍民魚水深情。

“當時在日軍封鎖掃蕩下,辦報的條件十分艱苦,基本的物質非常缺乏。比如字模用久后,印刷字跡就不清晰,有時還會損壞,工作人員就冒著生命危險突破日軍封鎖,從國統區買來鑄字機。沒有油墨時,工作人員就找來鬆油、桃樹油調制……”郝老師細致的介紹,再現了歷史的細節,刻畫了工作場景,豐滿了人物性格,標注了時代精神。何雲等新華英烈們一個個高大的形象,越發清晰地呈現於眼前。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在1942年日本侵略者發起的大掃蕩中,新華社有46位新聞工作者壯烈犧牲,有社長兼總編輯何雲同志,還有編輯繆以平、黃中堅,記者陳達、康吾,秘書主任黃君玨,總務科長韓秩吾,負責印刷出版的隊長董自托,管委會秘書長楊敘九等。他們有的是在對敵斗爭中壯烈犧牲的,有的是被俘后,英勇不屈,遭敵殺害的。他們的鮮血洒遍了太行山的峻嶺深谷,書寫了中國新聞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

10月14日重陽節,灰色的天空中,飄洒著綿綿細雨。上午11時許,全體學員來到左權縣麻田鎮西山村,瞻仰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在深情的獻花曲中,4位學員穩穩地抬起花籃,拾級而上,緩步走向紀念碑,擺放在紀念碑基座前。全體學員向長眠於此的何雲同志等新聞烈士默哀,深切緬懷他們為抗戰勝利和黨的新聞事業作出的豐功偉績。

盛放的百合、挺拔的紅掌、輕盈的文心蘭,寄托著對新華英烈的無盡思念和崇高敬意。新華社記者是不穿軍裝的戰士,“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新華社記者”。他們經常在反擊日軍的“掃蕩”戰斗中和敵人周旋,堅信一個鉛字就是一顆子彈,堅持在戰斗一線深入採訪,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持續不斷地出版發行報紙和書刊。他們秉持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作風,在政治上嚴格把關,在政策上不偏不倚,在工作上一絲不苟,及時將八路軍抗戰的消息傳播到各根據地和敵佔區,猶如一枚出鞘的“利劍”,直插侵華日軍的心臟,振奮起中華兒女團結抗戰的信心和力量。

全體學員表示,要永遠銘記新華社歷史上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奮起抗爭、流血犧牲的150多位烈士,永遠銘記為新華社事業發展作出貢獻、建立功勛的英雄模范人物,以他們的英雄事跡為榜樣,從他們身上汲取奮進力量。

山山埋忠骨,嶺嶺有豐碑。

何雲同志等46位太行新聞烈士,離開我們快80年了,他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新華人。

難以忘懷在絕壁千仞的太行山下,那7.5米高、挺拔聳立的紀念碑,是烈士們用鮮血鍛造的歷史豐碑。難以忘懷紀念碑前那85個陡峭台階,是烈士們用忠誠鋪就的信仰大道。全體學員深深感到:作為新華人,可值得驕傲,因為歷史可以追溯到90年前﹔作為新華人,要時刻銘記,先輩們用忠誠和熱血書寫的悲壯﹔作為新華人,應砥礪前行,對黨忠誠,勿忘人民,實事求是,開拓創新,以新的作為告慰先輩們的英靈。

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新華社80余名“兩優兩先”黨員干部庄嚴宣誓,要學習先輩們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家國情懷,學習他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工作作風,切實把尋根鑄魂的收獲感悟,轉化為推進“一大工程”、實施“三大戰略”、實現“三大突破”、履行“三大職責”的動力和能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新華精神,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譜寫新的篇章。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徐雅維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