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全面推行“雙建”工作“四步創建法” 引領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


近年來,浙江省湖州市直機關工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探索啟動“建設清廉機關、創建模范機關”工作,積極探索“四步創建法”,為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提供堅強保障。
實行目標引領創建法,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共同富裕
堅持把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使命任務融入到“雙建”工作中,在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中,爭做“對黨絕對忠誠、為民實干擔當、干事創業高效、風清氣正自律、基層基礎扎實”的模范。一是突出政治建設統領。對照“三個表率一個模范”目標,謀劃好模范機關創建抓什麼、怎麼抓、誰來抓的問題,增強創建工作方向感和計劃性,以模范機關創建助力推動共同富裕。二是明確創建標准牽引。認真貫徹省委辦《縱深推進“雙建”實施方案》,發揮湖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的政治優勢,完善創建模范機關“貫標導引”,出台《全面深化清廉機關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權力運行規范化”等五項清廉機關建設標准,把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的具體任務融入到“清廉機關、模范機關”建設標准中。三是強化思想教育引領。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議題”,深入學習貫徹《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組織“緊跟總書記足跡學黨史”主題黨日1300余場次﹔舉辦百堂黨課大宣講“七進”活動和線上黨史競賽,引領黨員守好紅色根脈,凝聚共同富裕奮斗力量。
實行紅綠融合創建法,創優服務載體推動共同富裕
堅持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以黨建破題促改革破局,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推動城鄉要素配置、營商環境、城鄉治理現代化各項改革出彩。一是打造“零距離”黨建聯盟。結合深化百個市直機關黨組織聯系幫扶百個行政村等“百千萬”專項行動,推行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多跨協同、貼心服務“零距離”黨建聯盟,成立162個黨建聯盟,239家市區縣鄉鎮(街道)機關黨支部和90余家高校、協會、金融、群團、社會組織等黨支部共同參與,為結對聯盟的村(社)解決難題260余個,在助推先富帶后富、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治理、科技創新、低收入群眾增收等行動中走在前作表率。二是推行“家園支部”建設。聚焦“黨旗高高飄揚一線”,以“業緣、趣緣、地緣”為紐帶,推進家園支部建設在城市小區全覆蓋,探索“社區不打烊”“輪值先鋒”等雙崗位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舉辦“黨員在身邊、溫暖千萬家”為群眾辦實事活動1200余場次。三是深化“三服務”活動。聚力“三服務”“五戰”開新局,深化“專員+專班+專家”助企服務,機關黨組織和助企專員、有關專家每月走訪聯系企業,在政策兌現、涉企審批、金融支持等方面解決實際困難3200余個。大力宣揚“有呼必應 馬上就辦”的“店小二”精神,每季評選“金牌服務專員”和典型案例,涌現優質服務案例148個。
實行亮晒比拼創建法,強化干事擔當推動共同富裕
堅持亮責任、晒特色、比干勁、拼業績推動“雙建”工作,在打造“無差別城鄉”主戰場上創強組織、創優隊伍。一是亮出責任擔當。開展黨委(黨組)“一把手”話模范機關創建主體責任系列訪談,利用各類媒體宣傳展播。把打造“無差別城鄉”作為“一把手”年度機關黨建述職評議和“三級聯述聯評聯考”重要內容,壓實“四責協同”機制。二是晒出創建特色。組織“互亮互比互晒”活動,集中展示模范機關創建特色亮點成效。開展“堡壘指數”“先鋒指數”管理和全國黨員分類管理試點,打造“最強服務堡壘”256家。三是比出爭先動力。開展“三強三服務我爭先”“三亮三比三評”等比拼行動,加強紅色堡壘經典、紅色頭雁領航、紅色先鋒模范典型事跡宣傳,激發黨員干事創業跑起來、比起來、拼起來。
實行數字賦能創建法,提升機關效能推動共同富裕
堅持黨建整體智治,探索建立標准化、體系化、智慧化“雙建”駕駛艙。一是對表對標梳理事項。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委對機關黨建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居民收入、宜居環境、公共服務、要素配置和數智進程方面的短板,梳理20項黨建任務清單,拆解75項數據顆粒,著力構建可量化、可感知、可評價的“雙建”指標體系。二是找准切口謀劃場景。圍繞“縱深推進‘雙建’工作”“黨支部標准化建設2.0版”,謀劃多跨協同應用場景,建立“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四大功能模塊,完善業務應用支撐、數據資源體系。三是積極探索先試先行。堅持“共性+個性”“定性+定量”“長態+動態”的原則,探索“雙建”工作部署、督查、考評、獎懲的閉環工作機制,建設覆蓋市、區縣、鄉鎮(街道)各層各級各類的多維度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推進機關黨建系統性、重塑性變革。
( 編輯:張成付 送簽:張成付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