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青春作伴好讀書

麟泉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2年05月12日10:03
文字縮放:

“五四”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希望全國廣大青年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諄諄教誨,殷殷囑托,點燃了青年群體奮發進取的熱情。而要跑出最好成績,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要充分珍惜青年這個讀書黃金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書非靜不能讀。靜心既是讀書的前提,也是讀書的結果。人隻有在靜下心來時才能讀好書、讀懂書,然而要真正做到心無雜念、心靜如水卻不容易。當代人讀書,往往是在閑暇之余鬧中取靜,隻有心無旁騖才有可能把文字讀到心裡。青年毛澤東為了練就在嘈雜環境中靜心讀書的本事,專門跑到熙熙攘攘的鬧市讀書。靜心之人,不受外界環境、事物的干擾,在書房、辦公室裡能讀,在喧鬧處、忙碌中也能讀。最忌心浮氣躁,無“老守一井,力求及泉”的靜氣,朝此暮彼,無所專攻。這樣即便讀上一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也很難有大收獲,所耗的時間精力與所得,自然不成比例。

書非恆不能讀。恆心是一種美德,更是成功之道,在讀書上體現尤為明顯。據統計,一個中等水平的讀者對一般性書籍,每分鐘能讀三百字,半小時則能讀九千字。如果每天堅持讀半小時,一周就能讀六萬余字,一年的閱讀量可逾三百萬字。由此可見恆的力量。清人曾國藩認為,“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他曾與弟弟們談及,自己痛改無恆之病后,“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亦須滿二十頁,多則不論”,獲益匪淺。滴水能穿石,厚積必薄發,恆心能化平常為神奇。

書非思不能讀。《管子·內業》中說:“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讀而無思,或流於膚淺,或陷入條框,很容易讀而無得。思維如一把鋒利的刀,必須找到抓准切入點,然后循著紋理從容、持續前進,方能准確把握要義,時有真得。思維的輻射貴有立足點,否則在無邊的書海裡,常常發不了力,或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或是“尋千百度而不得”。此點,猶如阿基米德撬動地球的那個支點,有則事半功倍,無則事倍功半。

書無我不能讀。身臨其境地讀書,別有一番樂趣。用此法讀史,仿佛自己置身於歷史事件中與各色人等交往,益智增能﹔用此法讀理論,則可以為抽象的概念找到一個落腳點,較易實現抽象與具體、宏觀與微觀的結合﹔用此法讀小說,則猶如閱歷豐富人事,行萬裡路,賞千種景。如讀書無“我”,往往會不自覺地走進死讀書、讀死書的歧路。

書無源不能讀。讀書如習字,要取法乎上,推本溯源,多讀、精讀經典。如今,互聯網幾乎無處不在,自媒體如影相隨,在方便人們獲取信息的同時,也有精深嚴謹不夠的弊端。快餐文化影響之下,有的書隻有一個炫目的外殼和玄奧的語言,初看似洋洋洒洒,深究實不知所雲。無源之書,如無源之水,活力、灌溉力有限。經典之作,歷時光之考驗,似茂林深海,可讀耐讀,常讀常新,不妨反復品味,上下求索。

書無情不能讀。魯迅曾說“無情未必真豪杰”,其實,無情未必真讀書。書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蕩氣回腸的沖擊力、拓展心性的張力,往往與情有關。此情,不僅是親情、友情、愛情,更是溫暖人間的真情、仰天長嘯的豪情、催人奮進的激情。青年人要把忠誠於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深情,化為勤於讀書、樂於讀書、善於讀書的強大精神動力,從而在既有果實芳香、又有寂寞艱辛的讀書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更遠。可以說,擁有流淌著真善美的情,書的養氣正心、潤德端行的作用,會更明顯、更持久。

在成長成才之路上,書是最便捷、最無私的導師之一。青春作伴好讀書,青年人當從孜孜不倦的書山攀登中,堅定理想信念,汲取各種營養,提升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和本領,逐夢新時代,建功新征程。

( 編輯:王春春   送簽:王春春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