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政治建設

穩步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馬建堂
來源:《求是》2022/102022年05月23日16:37
文字縮放: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黨的初心使命。歷經百年奮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為促進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礎。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從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繪就了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這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促進共同富裕取得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准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與發展條件的階段性新變化、新趨勢,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共建共享,人民生活全面小康。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全國人民勝利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4550美元提高到2021年的12551美元,增長了176%。人民生活日益殷實,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從2010年的35.7%和41.1%下降到2021年的28.6%和32.7%。社會公平程度大幅度提升,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比率從2010年的3.2倍下降到2021年的2.5倍。

  幼有所育,優生優育事業全面發展。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問題與優生優育,先后實施了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全面兩孩和三孩生育政策,人口結構得到優化,0—14歲少兒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從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17.95%。兒童健康、營養狀況持續改善,2020年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為4.51%、0.99%和1.19%,分別比2010年下降0.87、0.13和0.36個百分點。學前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10—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56.6%提高到85.2%,在園幼兒數從2976.7萬人增加到4818.3萬人。

  學有所教,教育事業優先發展。黨中央始終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持續推進教育改革,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0—2020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從14670億元增加到42908億元。2020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5.2%、91.2%和54.4%,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年。

  勞有所得,勞動者權益得到強力保護。黨中央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為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國第二、三產業就業規模到2020年達到57349萬人,比2010年淨增9175萬人。勞動者權益保障不斷增強,修訂完善了《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工資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年度平均工資分別從2010年的36539元和20280元提高到2020年的97379元和48864元,年均增速分別達10.3%和9.2%,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持平。

  病有所醫,人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縣縣有達標縣醫院。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應對重大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大幅提升,加強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形成了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醫療救助和補充醫療保險為主要內容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體系覆蓋13.64億人。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老有所養,社會保障兜底民生功能不斷增強。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險體系不斷健全,建立了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主、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為輔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其中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已覆蓋10.29億人。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制度穩步發展,2021年分別覆蓋22958萬人、28284萬人、23851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社會救助體系日益完善,建立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領域的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住有所居,城鄉居民住房大幅改善。黨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住房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住房條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有效改善。

  弱有所扶,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打響全面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底農村貧困人口全部清零、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2013—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079元提高到12588元,年均增長11.6%,比同期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3個百分點,與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從64.5%提高到73.5%。

  二、新時代促進共同富裕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新中國成立后,加快國家發展,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成為我們黨和國家的重要課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加快國家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人民開創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和國家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為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同時,要清醒認識到,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需要克服和解決現代化道路上的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問題。新征程上,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走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新時代中國人民的新期盼。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仍然是我們黨面臨的緊迫任務。共同富裕承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著力點,需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共同富裕是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當前,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突出,一些國家貧富分化,中產階層塌陷,導致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泛濫,教訓十分深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也逐步拉大,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風險隱患。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轉型發展期也是社會矛盾的集聚期與多發期。化解這些矛盾風險,需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和諧安定,不斷夯實黨的長期執政基礎。

  三、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

  進入新發展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邁上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同富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循序漸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穩步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高質量發展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為此,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碳達峰碳中和等一系列戰略部署,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堅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下促進共同富裕。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發揮好公有制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與促進共同富裕中的主體作用,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在創造財富、提供就業、推動創新中的生力軍作用。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堅持效率與公平有機統一,構建初次收入分配統籌兼顧效率與公平、再分配強化促進社會公平、三次分配增進社會公正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體系,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加大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准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改革體制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發展。加強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促進就業機會公平。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力度,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強和改進職業培訓,不斷提升勞動者素質和社會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不斷縮小養老和醫療保障待遇差距,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住房制度,在發展中逐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統籌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在發展中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好高騖遠、吊高胃口,堅決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陷阱”。

  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鼓勵先富帶動后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允許有適度差距的共同富裕。各地區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基礎、要素條件、產業結構存在很大差異,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發展存在一定差距是客觀現實。個人素養和能力也是有差別的。我們強調促進共同富裕,就是要消除過大的收入差距,推動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為此,要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要鼓勵先富帶動后富。鼓勵先富群體發揚“扶危濟困、尚德從善”的傳統美德,示范引領周邊群眾勤勞致富、創新致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加大對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提升后富區域的發展能力。繼續深化對口幫扶制度,在區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鄉村振興,促進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堅持把促進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城鎮化戰略,發揮都市圈、城市群的輻射功能,聯動小城鎮及鄉村發展,優化以城帶鄉格局。

  推進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共同富裕不僅要促進人民物質生活的共同富裕,也要同步促進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厚植共同富裕理念。加強輿論引導,澄清各種模糊認識,向廣大人民群眾講清楚說明白,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更不是“劫富濟貧”。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