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持之以恆才能有所成

——王亞南的治學之道

林堅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06月28日08:49
文字縮放:

王亞南(1901—1969年),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馬克思經濟學巨著《資本論》全三卷的首譯者之一。王亞南一生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以博專精深的方法、鍥而不舍的精神、明辨是非的態度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

孜孜不倦

王亞南從小就喜歡讀書,並養成了刻苦學習的良好習慣。從少年時爬到屋頂上借著月光讀書,到念中學時把自己睡的木板床變成“三腳床”,翻身醒來繼續讀書﹔從上大學后在宿舍門口貼上“來客接談十分鐘,超過時間恕不奉陪”,到乘坐郵輪經西印度洋赴歐洲途中把自己綁在餐廳柱子上聚精會神讀書,貫穿始終的是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

為了讀書,他千方百計克服種種困難。沒錢買書,他就抄書﹔沒錢上學,他就勤工儉學﹔出國留學,交不起學費,他就自學。一邊讀書,一邊翻譯﹔一邊學習語言,一邊接觸社會。通過海外游學,他先后考察了“脫亞入歐”的東方近鄰日本、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和資本主義的發源地英國,走訪了馬克思的故鄉特裡爾,通過讀書、教書、譯書,通過留學、自學、游學,他“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但使自己擺脫了窘境,而且學習了日語、德語,更掌握了經濟科學理論。

為了掌握科學知識,他不僅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而且活到老、學到老。他說,“知識的獲得,絕非朝夕之功”,隻有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薄發。出任廈門大學校長時,他已年近半百,盡管校務繁忙,他仍不放鬆學習。通常在夏天清晨四點多、冬天五點多就起床,利用清早這段時間抓緊讀書、寫作。即使到外地出差,他也常帶上一兩本外語書或小說,以便勞逸結合。他平常除了偶爾看看電影、戲劇,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讀書、學習、研究和工作上。甚至在晚年生病臥床時,仍堅持每天讀書半小時,以免精神鬆懈。

博專精深

“博專精深”是王亞南幾十年讀書、學習、研究的經驗之談,也是他一以貫之的治學之道。

所謂“博”,指廣博、淵博,即廣泛涉獵各門學科知識。隻有知識面廣、基礎打得寬,才能不斷擴大眼界、提高水平。“專”指專長、專攻,即“術業有專攻”。王亞南認為“漫讀則勞而無功”,因此在博的基礎上一定要專。“精”指精細、精確,即精益求精。不博就難以專,不專則難以精,因此對各種豐富的思想材料,要懂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進行加工提煉。“深”指深入、透徹,即不能淺嘗輒止,而要鞭辟入裡、融會貫通。

王亞南在大學時期就博覽群書,古今中外的各種書籍都有涉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海闊天空”。但只是博覽群書,是難以成為真正的學者的。王亞南從自己的經歷中,深知“專”的重要。他說:“一直亂讀沒有歸宿也不行。基礎知識必須通過專門學科的學習與運用,加以鞏固和提高,否則,基礎打得再好也只是基礎而已。”

王亞南十分注意閱讀的重點和目的性,對與本學科有關的各種知識,學得更加廣泛和深入。而在研究中,他則善於調動各方面知識來為研究服務。如在寫作《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時,他就廣泛運用自己學習的許多經典、古籍,包括儒家思想、官制、門閥制度、兩稅制、科舉制的材料等,對中國官僚政治及其存在的社會經濟基礎,進行了經濟的、歷史的剖析,使研究成果更加全面、系統而深刻。

鍥而不舍

無論讀書還是搞研究,王亞南都要求做到鍥而不舍、持之以恆。針對有些青年朋友學習熱情很高但不能持久,或急於求成,企圖“一蹴而就”,或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王亞南語重心長地告誡,“搞學術,絕不能三心兩意”,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堅持不懈,一輩子堅持下去﹔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要把學術工作停下來。

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從1928年他與郭大力在西子湖畔一起盟誓翻譯《資本論》,到1938年《資本論》三大卷中譯本出齊,他們花了整整十年時間,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后,為了《資本論》的傳播、教學和研究,兩人幾乎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但他們始終無怨無悔,樂在其中。

在科學研究中,王亞南歷來主張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對一知半解、人雲亦雲、淺嘗輒止、敷衍了事的不良學風,對不經過獨立思考的“依樣畫葫蘆”十分反感。他反復強調,科學研究既要尊重常識,又不能滿足於常識,隻有突破常識,才能不斷提高認識水平,才能創造新知識和發展科學。

明辨是非

王亞南主張搞研究、做學問,“要有定見,但不要有成見”。所謂“要有定見”,就是對自己經過研究、認為正確的學術觀點要堅定不移,不為外界的因素而輕易改變。不人雲亦雲,不做隨風倒的“牆頭草”。而“不要有成見”,就是對某一事物或學術觀點不要帶有偏見,或“認死理”。在他看來,一個人如果沒有“定見”,就沒有“定力”和主心骨,就站不穩腳跟和立場﹔而凡事抱有“成見”,則聽不進不同意見,容易以偏概全,保守、僵化,從而跟不上時代發展,影響自己的成長和學術進步。

在科學理論研究中,王亞南既敢於堅持真理、明辨是非,也勇於修正錯誤。早年間他曾把馬克思說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解為原始社會的生產方式,后來他發現自己的推論有誤,於是作了“自行檢討”,糾正了原有提法。《資本論》全譯本出版后,有位讀者發現第三卷級差地租部分的個別數字有誤,王亞南得知后仔細進行了校讀,証實讀者的計算是正確的,於是專門回信向他表示感謝。王亞南這種實事求是、明辨是非的科學態度,不僅為廣大師生所稱頌,也為國內外學者所欽佩。

辛勤譯著傳馬列,不倦教誨育桃李。王亞南的一生,與翻譯《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廈門大學的發展壯大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的治學之道和勵志故事,至今仍在學界廣泛流傳,激勵著人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奮勇前行。

( 編輯:賈澤娟   送簽:陳誠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