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梁溪集》與選人用人

王志強 胡超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08月04日15:21
文字縮放:

《梁溪集》是南宋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綱的心血之作,收集了其一生所做的詩文、奏議、書信、史論、題跋等文章,匯聚成一百八十卷,也成為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李綱官至宰相,注重為朝廷選拔人才,深悉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的道理,形成了比較系統的識人、選人、用人觀。

選拔人才的三個標准

“才盡其用”的前提和基礎是發現真正的人才。韓愈有“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之說,感慨高才俯居民間而無人發覺、達士側臥陋巷而無人問津的社會現狀。《梁溪集》立足於宋朝人才選拔中的實際經驗,總結出人才應具備三個特質,即志向遠大、骨鯁敢言和知機。

真正的人才,在思想上有著遠大的志向。在《梁溪集》中,李綱縱觀古今,指出歷史中能夠立下不平凡功績的人,都是有著不平凡的志向。倘若志向卑微,輕輕鬆鬆就可以達到,那麼就容易讓人掉入心滿意足、嬉游懈怠的陷阱,生出驕傲自得、苟且偷安的心思。賢才志向遠大,也要在磨煉中不斷砥礪自我。

真正的人才,在道德上要能夠骨鯁敢言。《梁溪集·迂論》以三國歷史為例,指出吳國張昭的敢言直諫對吳國的安定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直言不屈的張昭讓敵對的魏國敬畏不已,不敢肆意發動侵略戰爭。《漢書》載漢武帝時的汲黯骨鯁敢言,這讓淮南王劉安有反叛之心卻不敢發動叛亂。極言直諫之士,有著“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的道德追求,秉義而為,持道而行,上可以匡諫皇帝的過失,下可以反映百姓的訴求,時時體現骨鯁敢言的品質。

真正的人才,在行動上要能夠掌握時機。《梁溪集·奏議》多次談到把握時機的重要性,認為它是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的關鍵所在。在《梁溪集》看來,把握時機是一項難能可貴的品質,不但要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而且還要有剛毅果決的行動力,隻有二者兼備,才能夠“不失機會”。

任用人才要“不疑於心”

對於如何使用人才,《梁溪集》的基本觀點是,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以至誠之心對待人才,方能相契相知,同心合力。

《梁溪集·論偏霸之王專任其臣》中談到君主度量廣闊的問題,感慨孫策和張昭君不疑臣,臣不背君,風雲際會,其斯而已。孫策氣量宏偉,對北方士大夫將江東繁榮昌盛歸功於張昭的行為,沒有任何的不滿,反而認為張昭是自己所用的人才,張昭的功勞就是自己的功勞。孫策深刻明了為君之道,氣量宏大,沒有因為士人對張昭的夸贊就對張昭生發出懷疑嫉妒之心,而是仍然深信不疑,表現出了應有的氣量。這種氣量在《梁溪集》看來就是“心平心正”。“心平”是無偏無倚,公正無私﹔“心正”是堅毅剛正,直道行事。身居上位者心中有原則,知道誰是做事的人才誰是混日子的庸才,就可以看破他人的離間和讒言,堅持對人才的信任之心。心平心正,就不會因為人才遇到些許小問題小挫折就對他產生懷疑,而是繼續在身后為他們保駕護航。北宋大儒司馬光也曾提出“心明”是上位者必備的品質,他在《上神宗論人君修心治國之要三》中說,上級剛直心明,心中有杆原則的秤,自然知道該相信誰不該相信誰,就不會出現親小人遠賢臣的事情。

使用人才,核心在於信任人才。能夠信任人才,事情才可以做成,否則事功將在猜忌懷疑中毀於一旦。行百裡者半九十,猜疑之心一生,諸事皆廢,前途盡毀。多疑者因心氣不夠剛正,一會兒相信這個,一會兒相信那個,改來改去,最后一事無成,這是李綱在《梁溪集》中最為惋惜的事。

“久任責成”才能夠人盡其才

對於如何讓人才才盡其用,《梁溪集》總結過往歷史得出“久任責成,不妄罷易”的結論。程頤也指出,篤信人才,他能誠心做事﹔專任人才,他能才盡其用﹔禮遇人才,他能有所歸屬﹔考核人才,他能不辱使命。

宋代對臣屬的權力採用分散與削弱的方法,有效地減少了官員隻手遮天、尾大難掉的可能性,但同時也使官員辦事效率不高,難以有效地開展地方治理和社會管理的工作。當要做成一番事業時,非上下同心,將手中的力量集中起來不可,否則不足以成大事。政出一門,專命專任就是《梁溪集》針對現實的困境而提出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以“久任責成”來管理人才,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中興漢室的漢宣帝就認為反復調整地方官員會讓他們難以盡心盡力,所以在他在位期間,地方官員的任職期限往往較長,社會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干練的能吏名臣,史稱“漢世良吏,於是為盛”。宋仁宗時期的孫甫在討論地方官吏的久任責成問題時也提出,對於經過考驗、可以信任的人才要放心地使用、大膽地使用,這樣才能讓他們發揮出真才實干。

《梁溪集》反復強調讓人才能夠展盡底蘊的條件在於放權,這才能讓他們徹底發揮出自己的才干。既想讓下屬干出一番事業,卻又制定各種條條框框去約束他們、防備他們,這就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北宋大臣范祖禹指出歷代王朝之所以事功不建,功業不立,原因就是沒有專任大臣,沒有給予大臣充分的信任。

但是,《梁溪集》也強調,久任責成的前提在於知人,在於審慎地選拔出切實可信的人才。因為真正的人才一片赤膽忠心,有著拳拳報國之志,專任其人,他會因感責任重大而盡心盡責﹔但假使是奸佞小人,則不可專任,因為奸佞小人徇私舞弊,無不為己,專任其人,則隻會敗事。概言之,知人是用人的基礎,而才盡其用是知人用人的最終目標。

( 編輯:賈澤娟   送簽:陳誠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