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朝乾夕惕

張藝瑤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2年09月27日08:45
文字縮放:

“朝乾夕惕”出自《周易》:“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說君子整日勤勤懇懇,一天到晚小心謹慎地砥礪自己,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乾”為形聲字,從乙,倝(gàn)聲。乙,表示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乾,上出也。”“惕”,本義為戒懼、小心謹慎,《說文解字》:“惕,敬也。”君子白天干光明正大的事,晚上也常懷敬畏之心,不斷警惕反省激勵自己。如此勤勉恭謹,不敢鬆懈,正是為政履職的官箴規誡和價值追求。

晨思夕念、朝乾夕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治國理政理念。古人以農喻政,“政如農功,日夜思之”。為政要像農民種地一樣,必須日夜想著它。播種過后,雨雪風旱,種庄稼隻有日夜操心、勤耕不輟,才能獲得好收成﹔為政亦然,隻有夙夜在公、殫精竭慮,才能干出好成績。

“當干部不要當得那麼瀟洒,要經常臨事而懼”。朝乾夕惕,是一種高度自覺的精神狀態,更是一種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面對重大任務,必須有坐不住的急迫、睡不好的警覺,必須時時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時,正是蘭考遭遇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他一到任,不顧長途跋涉的疲累,就馬不停蹄前往蘭考縣各村、火車站,查風口、探流沙,了解情況,觀察災情。焦裕祿白天到群眾中調查訪問,晚上回來“過電影”,終於摸索出一套改變蘭考面貌的方法。最后累倒在病榻上,他牽挂的仍是“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明代大儒呂坤說得好:“做官都是苦事,為官原是苦人,官職高一步,責任便大一步,憂勤便增一步。”工作千頭萬緒,肩上千鈞重擔,非憂勞勤政、辛苦付出不可,絕非輕輕鬆鬆、順順當當就能把干部當好。

共產黨人肩負著黨和人民的使命,就要有念茲在茲、枝葉關情的民生情懷,有先憂后樂、不避福禍的敢於擔當。謝覺哉曾寫下“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要求自己早起晚睡,一心奉公,以為黨和人民多做事、做好事為己任。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部長期間,一場大水災涉及全國16個省。在他和內務部建議下,在全國開展社會互濟和節約運動,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全國的災情基本上得到控制,嚴重的春荒度過了大半。

朝乾夕惕,體現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底線思維。子產在鄭國為卿時,為應對當時內憂外患的處境,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讓利於民,以穩定鄭國內部環境,發展經濟。他主張百姓參與政事的討論,劃定田界以確保百姓都能有飯吃、能安心過日子。子產兢兢業業,可以說做到了明察秋毫。他抓住晉楚停止爭霸后出現的“戰略機遇期”,開展剛柔並濟的新型外交,幫助鄭國平穩屹立於春秋亂世。鄭國民眾發出了“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的感嘆。

“朝夕思慮其事,日夜經紀其務”,當干部就要在狀態。這種狀態,是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是真正把崗位當責任、把工作當使命。當下,各方面風險隱患和不確定性有增無減,容不得有絲毫的鬆勁鬆懈、麻痺大意。惟有以“朝乾夕惕”的精神,“時時放心不下”,才能更好地擔當作為、求真務實,才算是真正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 編輯:王春春   送簽:陳誠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