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專題報道 >> 學習貫徹

思想旗幟引領我們向復興目標勇毅前行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師暢談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初步體會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10月17日17:20
文字縮放:

校園連著會場,黨校人心向黨中央,心向總書記。

10月16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園裡,金秋送爽,天清氣朗,全體黨員干部和在校學員早已聚集在一起,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二十大報告。開幕會直播一結束,學習時報記者立即分頭採訪各教研部門教師,分享大家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初步體會。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教師們一致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容豐富,科學謀劃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宣言書,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輝的綱領性文獻。

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羅平漢認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大會后召開的一中全會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事關黨的事業興旺發達。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重要論斷與判斷,是黨進行理論創新的重要體現。黨的二十大,是在我們黨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提出了一系列理論上的新表述,強調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將對當今和未來產生重大的歷史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特別強調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告訴記者,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歷史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我們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發展。

哲學教研部主任馮鵬志說,新時代十年最重大、最突出、最深刻的成就之一,就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了這一思想的指導地位。這一思想,深刻總結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在擘畫歷史主題中建構了領航復興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時代內涵、實踐內涵、民族內涵、文明內涵,在回答時代課題中建構了塑造時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揭示世界歷史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與進步方向,在闡發人類命題中建構了貢獻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

“黨的二十大對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可以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七大對中國革命勝利的意義形成歷史的時空呼應。”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張志明如是說,黨的七大的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走向成熟,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對中國革命勝利產生決定性作用。黨的二十大的召開,標志著一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日益走向成熟和自信,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針,必將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起到巨大的歷史推動作用。

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高祖貴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豐富和發展了推動人類進步的中國方案,深化了對中國與世界關系的認識,更加明確地把致力於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重要組成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過程中取得的。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要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完善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略安排,為又一次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提供方向指引。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教師們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採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令人鼓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馬寶成認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風險挑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王小廣表示,經過了這十年,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作為經濟學領域的教師,他很關注這一時期的經濟成就。他說,新時代十年,我們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我國經濟總量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再上新台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快速成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與可持續性顯著提高,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等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新時代十年,我們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文史教研部教授田嵩燕認為,這十年,文化建設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証和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盧毅說,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把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社會治理領域成就顯著。”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向春玲長期研究社會治理問題。她表示,這十年,黨著眼於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信訪制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進行重點部署

教師們認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搞好這五年的發展對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建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深化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實踐,值得特別關注。”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曙光告訴記者,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經濟學教研部教授楊振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一新的重大判斷,既體現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黨的基本路線要求,又體現了“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戰略謀劃和戰略部署。從發展理念看,新時代新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體制機制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從戰略路徑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全面依法治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大意義,為我們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法治中國建設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封麗霞對記者說,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張軍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部分給予了特別關注。他說,文化不僅要自信,更要自強,隻有如此才能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王道勇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增進民生福祉和推動綠色發展的闡述,直接回應了一系列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民至上的最為直接、最為集中、最為生動的體現。報告將“增進民生福祉”提升至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層面,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部署安排。報告明確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要求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指明了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方面重要制度的創新方向。

應急管理培訓中心教授鐘開斌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從發展方位來看,我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更為重要。從形勢任務來看,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更為緊迫。從實現能力來看,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使得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更有條件。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馬麗告訴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這意味著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措施相互之間緊密關聯,構成一個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的有機整體,包含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等豐富內涵。報告充分展示了我們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戰略定力,必將全面推進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貢獻黨校力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是黨中央培訓全國高中級領導干部和優秀中青年干部的學校,是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黨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中國特色新型高端智庫。教師們一致認為,作為黨校教師,結合自身實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要堅持黨校姓黨,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自覺地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曹普對記者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一開始,就開宗明義提出了大會主題,向黨內外、國內外鄭重宣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上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這為黨校教師接下來學習研究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鮮明主題主線。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我們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深入細致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結合部門工作和專業特點,在第一時間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講稿、進課堂、進頭腦。特別要重點突出對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闡釋,推出一批具有真正思想含量和理論深度的研究成果。

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李慶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學習研究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過程中,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最新表述,進一步講深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是黨校教師接下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虎學立足教師崗位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他表示,作為黨校教師,必須在第一時間原原本本地認真研讀報告原文、原汁原味地深刻領會報告的精神實質,更加自覺地在學習研究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方面走在前列、站在第一方隊,這是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作為一名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的理論工作者,應該更加自覺地從理論源頭和思想根基處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講清楚講明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道理、學理和哲理,努力在自己的教學與科研中進一步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我最關注當前黨的中心任務的表述。”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賴先進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心任務催人奮進、重點突出、全面系統,是我接下來教學科研工作的重點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今后我的教學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陳建奇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進一步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教學科研各領域全過程,在開展教學課程設計、集體備課、課程講授、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工作中,時刻把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和基本要求﹔進一步努力提升理論水平,不斷提高理解能力和講授水平,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准、講深、講透。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呂重江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