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學不在多而在精

——語言學家丁聲樹的治學之道

杜翔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10月25日17:35
文字縮放:

丁聲樹(1909—1989年),河南鄧州人,著名語言學家、詞典編纂專家,曾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一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主持編寫《現代漢語詞典》《昌黎方言志》,編錄《古今字音對照手冊》。丁聲樹畢生致力於語言學研究,做學問極為嚴謹,注重研究的專業性和創新性,他在日記中曾說,“吾之學在精不在多也”﹔語言學家呂叔湘也評價他,“懸格太高,要能夠顛扑不破才肯拿出來”。

讀書和調查是最重要的

1932年,丁聲樹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他勤於讀書、善於思考,習慣邊讀書邊在書上寫批注、札記,在閱讀積累的過程中發掘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課題。1935年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釋否定詞“弗”“不”》,因其詳實的論証、精辟的見解震動學術界﹔1936年發表的《詩經“式”字說》,胡適稱贊他:“你從此入手,真是巨眼,真是讀書得間,佩服佩服!”這些論文以新穎的思路、科學的方法,開創了訓詁學研究的一代新風。此后,他一心讀書做學問,32歲就成為專任研究員。

丁聲樹說:“獲取知識,途徑很多,而讀書和調查是最重要的。”在1935—1940年的6年間,他累計調查了湖南、湖北、雲南、四川4省的142個方言點。當時,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已被敵人佔領,除了完成研究,他做方言調查也是要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的火種。1958年夏和1959年春,丁聲樹帶隊到河北張家口、昌黎調查方言。1960年,被譽為新中國方言調查范本的《昌黎方言志》出版。

從1959年起,丁聲樹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詞典編纂,1961年,接替呂叔湘擔任《現代漢語詞典》主編和詞典編輯室主任。為了編好《現代漢語詞典》,他一定要弄清每一個字詞的音義,不分白天黑夜地閱讀大量資料,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常請詞典編輯室的同志向有關單位或個人發信求教,親友、同事以及門房收發員、炊事員等也都是他們請教的對象。

除了研究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字,丁聲樹還重視外語學習,廣泛吸收西方語言學理論。他曾於1944年被派往美國考察,兼任哈佛大學遠東語言部研究員,后兼任耶魯大學研究院語言學部研究員,從事相關研究。直到50多歲,丁聲樹還在學習俄語。他曾表示,如果寫出《說文解字注》的段玉裁生在今天,也會學習外文,成就也會更大。

丁聲樹博覽群書並善於駕馭材料,在治學過程中實現了傳統朴學與現代語言學的結合、古代文獻與活語言(方言)的結合、漢語與外語的結合。語言學家朱德熙說:“丁先生的學問真可以當得起博古通今四個字……我擔心像丁先生這樣知識廣博的學者以后恐怕很難再有了。”

研究為現實服務

1948年8月,丁聲樹辭別在聯合國工作的夫人和8個月大的女兒,隻身回國。新中國成立后,掃除文盲、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是國家開展語言文字工作的迫切任務。1950年,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成立,丁聲樹擔任語法小組組長。為引導社會正確使用語言,他在《中國語文》1952年7月號至1953年11月號連載《語法講話》,這是借鑒結構主義方法描寫現代漢語語法現象的經典著作。1954年,丁聲樹擔任方言研究組組長,並在1956年至1957年,帶領方言組全體人員培養出一支方言調查隊伍,撒開了全國2000多個點的工作網,史無前例地獲得全國方言普查的初步成果,制定的《方言調查字表》《方言調查詞匯手冊》《方言調查字音簡表》等至今仍在使用,編錄的《古今字音對照手冊》更是成為調查方言和研究漢語音韻的必備書籍。

編寫《現代漢語詞典》是國家語言文字發展和漢語規范化的需要,丁聲樹深感責任重大,即便在“文革”期間,他仍然帶領詞典編寫人員在艱苦環境下堅持工作。1978年,這部以記錄普通話語匯為主的規范性語文詞典正式面世。《現代漢語詞典》所達到的成就,是跟主編丁聲樹的淵博學識、嚴謹治學以及高度責任心分不開的。之后為了讓更多的讀者,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生都能用上詞典,他緊接著主持編寫了《現代漢語小詞典》。

丁聲樹說:“人民需要辦的事,再難也要做好。國家交下來的事,要不遺余力地去辦好。”在時代的要求下,在事業最需要的崗位上,他將自己的學術研究同語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起到了一代學術大師應起的作用。直至今日,從事漢語語言調查、應用和研究的人,幾乎沒有人能離得開他所做的這些學術奠基工作。

治學不為名利

丁聲樹把魯迅名言“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教學工作中,他非常關心青年人的學習和成長,常說:“我要向一些老科學家學習,發揚做‘人梯’的精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為青年研究人員開設傳統語文學、方言學、語法學等系列講座。1964年,《現代漢語詞典》試用本交稿后,又給詞典編輯室青年編輯開設音韻課,並布置、批改作業,還把一筆錢存在編輯室,供大家買書使用。丁聲樹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青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詞典編纂中。當意識到有的同志認為詞典工作搞不出什麼名堂,不能很好發揮自己的專長時,丁聲樹就跟這些同志談心,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談編纂詞典的甘苦,解釋編纂詞典的意義,指引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這項重要的事業。1979年10月,丁聲樹突然因腦溢血住進醫院,病中說胡話時仍記挂著未完成的工作。

治學先治德,丁聲樹不追求名利,甘心做人民公仆。1952年,他去湖南參加土改運動后回來,得知自己上調了工資,就找所長羅常培反映說,“我的問題不是工資少,而是工資過多,變成我的沉重包袱”。他在1956年5月17日的日記中寫道:“國家安定,學有所獲,自當貢獻於社會,但決不求名利。”丁聲樹上下班都是自己乘坐公共汽車,還經常幫助維持乘車秩序,被評為模范乘客﹔他不領取學部委員津貼,住房是按夫人的副研究員職務分的。但是,生活朴素的丁聲樹對國家、對人民十分慷慨,在為抗美援朝捐款時,他不在單位裡捐款而是去銀行捐,因為生怕張榜表揚,更怕給捐獻少的同事造成壓力。丁聲樹的崇高人格一直為學界景仰,人們贊揚他“德高而不顯,望重而不驕”。

( 編輯:賈澤娟   送簽:陳誠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