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專題報道>>專家解讀

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

曹普
來源:光明日報2022年11月22日08:25
文字縮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鮮明指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個牢牢把握”,其中之一就是“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我們要科學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淵源、主要特征、本質要求、世界貢獻、戰略安排、實踐邏輯,向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前景勇毅前行。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長期探索和實踐取得的重大成果

近代以來,由於外國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我國錯失工業革命機遇,成為世界現代化的落伍者。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神聖使命。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957年,毛澤東同志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96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開始構思中國整個現代化的藍圖。他明確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把實現“小康社會”作為階段性目標。此后,完整闡述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描繪了我國現代化建設步步登高、不斷攀升的壯闊進程。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后,我們黨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了進一步規劃,提出“新三步走”發展目標。這些戰略安排,有力引領著我國的現代化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惠及人口最多、規模體量最大的小康社會,系統謀劃了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成功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一般規律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扎根中國大地,體現中國實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在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其體量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人口總和,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人口不到600萬﹔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人口不到8000萬。到2019年,全世界已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還不到10億。這都難以與中國14億多的人口規模相提並論。中國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

除了人口規模巨大這個重要特征外,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問題,防止兩極分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始終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以上5個方面,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最主要的特色,並在有關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了切實體現。

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推進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創舉。在領導力量上,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在前進方向上,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總體布局上,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一體推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全球責任上,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文明貢獻上,必須立足中國、胸懷天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其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方向、錨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全面推進的根本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在現代化賽道上,西方國家曾長期佔據先發地位、領先地位、優勢地位,並借助其構建和主導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體系壟斷了現代化定義權、解釋權。200多年來,絕大多數后發國家都未能成功實現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現代化演進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影響是空前的、世界性的。

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作為現代化的后發國家,中國現代化的起點很低:新中國成立時,現代工業產值在全部工農業總產值中隻佔17%,鋼產量隻有15.8萬噸。從人均國民收入看,1949年美國達到1453美元,英國是773美元﹔亞洲的印度為57美元,巴基斯坦51美元,阿富汗50美元,而中國隻有27美元,不足亞洲平均水平的2/3,是亞洲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正是由於這樣的低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8.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實踐昭示:一個后發國家即使起步晚、起點低,但隻要立足本國國情,制定正確戰略策略,獨立自主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現代化路徑,馳而不息,就能夠實現現代化。

形成了與資本主義現代化相比較的獨特優勢。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建立在對外殖民掠奪、對內殘酷剝削的原始積累基礎上。英國的“圈地運動”、美國的“西進運動”以及奴隸貿易等,都標注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原罪”。中國式現代化以社會主義為根本方向,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吸取人類現代化有益成果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打破了隻有遵循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諸多先天性弊端,實現了對長期佔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全面超越。

向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前景勇毅前行

中國式現代化,既是發展路徑,也是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重點部署了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搞好這5年的發展對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

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共同富裕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要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層次上擴大對外開放的膽識、魄力和勇氣,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面臨的重大斗爭和風險考驗一點也不會比過去少,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無法回避的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

( 編輯:呂重江   送簽:呂重江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