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延安: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黃修榮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2年11月24日16:22
文字縮放: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從1935年到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13年,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前途命運。延安因此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新中國的搖籃。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湯濤撰寫的《中國的希望在延安:1940年的中國共產黨》(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一書,通過中國抗戰面臨的復雜形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策略的創造性發展、中國共產黨理論構建趨於成熟、肩負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主要責任以及抗日民主根據地各項事業的發展等幾個切入點,勾勒出1940年前后國內外時局和中國共產黨付出的艱辛努力,將這些相關聯的點連成線,由線構成面,以令人信服的証據回答了中國的希望為什麼在延安!

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力挽狂瀾

1940年,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關鍵性意義的一年。面對國內外形勢的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肩負民族希望,堅守初心,沉著應對,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

這一年,中國共產黨獲得了歷史性發展:除人民抗日力量發展壯大外,隨著對國內外形勢的客觀認識更加清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作了科學解答,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道路和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對建立理想的新中國有了更明確的規劃,也對她的必然到來有了更堅定的信念與信心。

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究其根本,必有緣由。作者首先對1940年前后的國內外相關因素進行了富有說服力的梳理與研究。

1939年至1940年間,日本侵略軍在華北修復和修筑了1780公裡鐵路、15600公裡公路,並構筑了2740余個碉堡以及據點。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新建碉堡和據點總數比1939年增加4倍。

在中國的全面抗戰進入第四年之時,日本侵略者進一步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抗日根據地作為進攻的主要對象,加強“掃蕩”與封鎖,妄圖不斷“蠶食”和消滅敵后抗日力量。與此同時,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以重兵向陝甘寧等抗日根據地發動了較大規模的武裝進攻。而在思想戰線上,國民黨頑固派也發出了中國“不需要社會主義”等瘋狂叫囂。

在復雜多變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解放的大旗,繼續承擔起拯救民族於水火的歷史重任,帶領中國人民無畏艱險,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充分發揮中流砥柱的歷史作用,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血與火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廣泛動員人民、依靠人民,領導人民抗日武裝,頑強戰斗。長城內外,處處聽到抗日救亡的怒吼,大江南北,時時可見人民軍隊奮勇殺敵的英姿。百團大戰更是大大遏制了國民黨內妥協投降的暗流,以事實駁斥了對八路軍“游而不擊”等惡意誣蔑,堅定了中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在人民軍隊的輝煌戰績面前,蔣介石也不得不致電稱:“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

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無數的愛國青年學生和進步文化人士,跋涉千山萬水,克服重重險阻,不斷從四面八方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和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延安的窯洞裡,他們學政治、學軍事、學科學技術、學藝術,迅速成長為方方面面的人才,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底,毛澤東對從前線來到中央黨校學習的同志們說:“不習慣蹲窯洞,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窯洞有馬列主義,延安的窯洞能指揮全國的抗日斗爭……全國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我們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窯洞裡。”

寶塔山是中國革命的象征。當年,無數有志青年追尋著信仰之光,以寶塔山為指引來到延安。與寶塔山隔河相望的還有一座清涼山,是新華通訊社、解放日報社、新華廣播電台和中央印刷廠等新聞出版單位的所在地。1940年春,周恩來從蘇聯帶回一部功率為10千瓦的廣播發射機,靠著工作人員改裝舊汽車的引擎發電,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土窯洞裡辦起了播音室。這一年底,以“XNCR”為呼號的延安新華廣播從窯洞中發出,紅色的聲音響徹在中國大地上,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此外,各種文藝團體、文藝刊物,包括各種文藝形式也紛紛涌現,各呈異彩,通過各種方式贊頌與謳歌根據地軍民的抗日斗爭和建設事業,這些都對推動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陳毅有詩雲:“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

在作者筆下,延安窯洞裡凝聚著思想的力量。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壁黃土,心懷天下。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回憶說:“黨的負責干部,住在寒冷的窯洞,憑借微弱的燈火,長時間地工作,那裡沒有講究的陳設,很少有物質享受,但是住著頭腦敏銳、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1940年初,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發表演講。這篇后來被修改補充並改名為《新民主主義論》的著名演講,對“中國向何處去”等一系列世人矚目的重大問題進行了科學解答,與《〈共產黨人〉發刊詞》及《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重要著作一起,在中國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新民主主義的完整理論。

1940年3月,在延安召開的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毛澤東作了《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的報告,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共產黨必須堅持對國民黨實行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他指出:要站在嚴格的自衛立場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強調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解決了關於統一戰線的一系列理論問題,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寶庫。

延安的窯洞裡閃耀著希望的光芒

1940年,毛澤東曾不無驕傲地指出:“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裡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裡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抗日民主根據地,特別是陝甘寧邊區的進步、發展與光明,與國民黨統治區的落后、腐朽和黑暗形成鮮明對比。這一點,不但在無數沖破重重阻礙來到聖地延安的進步青年心中引起強烈震撼,也同樣給諸多到訪的社會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一年5月,南洋愛國華僑陳嘉庚來到延安。此前,重慶見聞令他極度失望。延安的窯洞,讓陳嘉庚看到了與國民黨“西安作風”完全不同的“延安作風”。在這裡,毛澤東用自己種的白菜、豆角來招待客人,最名貴的菜不過是一味雞湯。毛澤東還抱歉地解釋說:“我沒有錢買雞,這隻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特地送來的。母雞正下蛋,他兒子生病還舍不得殺呀!”話語中蘊含的誠懇、親切而又朴實無華之情,令陳嘉庚深為欽敬。他由此斷定:“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發揚好,勇於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本書希望通過中國共產黨在1940年的奮斗歷程這一視角,使讀者加深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了解,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之間魚水情深、血肉聯系的感悟。“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這就是我們回顧那段歷史后獲得的最深刻的啟示。

(作者系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一部主任,研究員)

( 編輯:王春春   送簽:王春春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