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理論武裝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視域中的“第二個結合”

王海鋒
2023年11月09日16:39
文字縮放: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圖為近日,觀眾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史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這一重要論斷充分揭示了“第二個結合”的重要理論內涵和重大時代意義。站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角度來看,回歸“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形成演進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才能深刻體會“‘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這一重大命題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歷史意義。

在“第二個結合”的歷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升華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部百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實現由“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升華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早在革命時期,以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等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最先自覺並提出一系列富有歷史意義的主張:要實現中華民族的救亡和解放,“需要來一個哲學研究的中國化、現實化的運動”“馬克思學說之在中國,已是由介紹的時期而進到實行的時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使中國近代哲學革命獲得了積極的成果”。毛澤東同志對此做出論述:“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這些主張可以概括為一個命題: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工作者賦予“第一個結合”的內涵。在這一結合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融入中國社會歷史變革,形成以毛澤東思想為代表的一批獨創性理論成果,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標志著經典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在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中具有了“中國特點、中國風格”,使得“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升華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這一升華所提供的方法論,為之后的哲學理論創新指明了方向,即不僅要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更要將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客觀地講,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要結合的“中國具體實際”,不僅體現為中國的具體國情和現實處境,而且隱含在中國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之中。更進一步講,馬克思主義哲學隻有深層地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相契合,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種結合才是成功的。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解放中解放思想,以實踐的哲學變革哲學的實踐,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

“第二個結合”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任何學術理論的創新,都源於研究者的問題意識自覺和主體性自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現實品格決定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創新依賴於中國共產黨人。

梳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我們意識到,“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誕生於中國共產黨人的問題意識自覺和主體性自覺之中。在問題意識自覺的意義上,其主要表現為,理論創新主體聚焦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現實問題和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理論創新的重大理論問題,以及以重大理論創新推動重大現實問題破解,以重大現實問題破解推動重大理論創新,以現實活化理論,以理論照亮現實。在主體性自覺的意義上,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隻有在充分佔有古今中外各種理論資源的基礎上,創造一種真正體現並能夠變革自身命運的科學理論,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深刻意識到,作為一種農業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無法完全讓中國步入現代國家行列﹔另一方面,僅僅依賴一種西方思想或文化,也無法讓中國走得更穩更遠。

因此,隻有將作為科學真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挽救民族於危亡,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讓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從“重要范疇、標識性概念、重大哲學命題、代表性哲學論爭、開創性方法論自覺”等多維度入手,讓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歷史觀、道德觀等實現了真正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並獲得“民族氣質”,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並獲得“當代品格”,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打下了堅實理論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也是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和改造中國的歷史。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回顧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我們能夠深刻意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辯証邏輯主要體現為,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造就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奏出現代旋律”,在探尋契合的過程中實現完美“結合”,從而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並有力作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和制度。例如,在理論層面,正是在“第二個結合”中誕生了一系列重大哲學命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這些均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佔據科學真理的制高點,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保持了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表明,“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傳入中國以來,在由“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升華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問題意識自覺和主體性自覺的思想結晶。它表明我們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對中華民族自身的歷史和文化的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歷史已經証明必將繼續証明,我們隻有矢志不渝地推進“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

(稿件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黨委書記)

( 編輯:徐雅維   送簽:徐雅維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