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評論

建設長江生態共同體 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文傳浩 張智勇
來源: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5日08:52
文字縮放: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就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提到“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此前,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指出要“穩步推進生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些重要論述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為我們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指明了前進方向。

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有其自身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作為流域經濟,長江經濟帶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因此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穩步推進生態共同體建設,既是直面共生共存現實的需要,也是擔負共同治理使命的需要。穩步推進生態共同體建設,為長江流域沿江省市貫徹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提供了一種新的實踐路徑,有助於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整體平衡。

穩步推進長江流域生態共同體建設,不僅要注重各個省市的特色與需求,還要追求區域內部的協調與統一,以共商綠色發展推動省際合作邁向新階段。既要看到長江流域生態共同體建設的長遠目標和迫切需求,也要關注到每一步具體實踐中沿江省市的現實問題和困難挑戰,不斷調整和優化省際合作策略和方法,拉緊合作紐帶,穩步推進利益共同體建設。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通過省際共商,沿江省市在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全流域的視角謀劃生態與發展的融合路徑,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

在長江流域生態共治實踐中,生產空間的高效利用與生態空間的有效保護,是辯証統一的關系。通過高水平保護,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生活空間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居民的幸福感與滿意度,關系著生產與生態空間的可持續性。共治長江流域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的關鍵,在於通過科學的規劃、合理的政策以及行之有效的區域協作機制,找到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無論未來長江經濟帶怎麼發展、發展到哪個階段,都不可能離開長江的哺育。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推動沿江省市全域共建,既要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又要培育生態文化,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當前,全域共建可優先建設長江生態廊道,將流域空間分布上較為分散的多個生態節點鏈接形成生態網絡,既滿足物種的擴散、遷移和交換,也為區域間的水資源管理、環境治理和防災減災提供有力支撐,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在此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找到生態保護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

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是流域居民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推進長江流域生態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發展共享不僅意味著將長江流域的生態優勢共同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還包括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在美麗家園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讓共同呵護生態環境成為沿江省市各方主體的自覺行動,穩步推進長江流域生態共同體建設,解決好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和生態財富的有效轉化、合理分配問題,更好實現長江流域區域協同融通,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作者:文傳浩、張智勇,分別系貴州發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庫特約研究員、雲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 編輯:王春春   送簽:王春春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