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理論武裝

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王一鳴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01月25日08:38
文字縮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強調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為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領會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准確把握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部署,對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在應對困難挑戰中實現經濟回升向好

2023年,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地緣政治沖突頻發、變亂交織,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貿易增速放緩。從國內看,經濟恢復面臨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帶來的困難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在應對挑戰中顯現出韌性和亮點,呈現增速較高、就業平穩、物價較低、國際收支平衡的態勢。

經濟實現較高增速。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三季度以來,在政策發力、需求回暖、預期改善的多重作用下,經濟運行明顯改善,最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工業企業效益逐步修復,產能利用率提高,民間投資止跌回穩。

就業物價保持穩定。就業形勢持續改善。2023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價格總體保持穩定。202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0.2%,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0.7%。

國際收支保持平衡。貨物出口由降轉升。2023年,出口額為237726億元,增長0.6%﹔進口額179842億元,下降0.3%。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57884億元。出口佔國際市場的份額穩定在14%左右,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額連續14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外匯外儲穩中有升,年末外匯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

高質量發展取得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搭載國產先進制程芯片的手機市場發售,國產大飛機投入商業運營,國產大型郵輪交付使用,中國空間站開啟長期有人駐留時代。科技創新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成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新能源發電裝機量、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國際市場份額穩居世界第一,北斗導航商業化應用規模擴大。綠色轉型持續推進。截至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5億千瓦,佔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風電光伏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

綜上所述,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經濟增速不僅領先於發達經濟體,在主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也居於前列。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應該看到,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仍面臨一些困難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意願不夠強﹔部分新興行業存在重復建設,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企業存在不願投、不敢投現象﹔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化解多年積累的房地產、地方債務、金融風險需要一個過程。要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底線思維,有效應對困難和挑戰。

更要看到,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有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宏觀政策空間仍然較足,對經濟恢復提供有力支撐﹔全面深化改革將為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經營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創造新的機遇,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孕育新的產業變革,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總體上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機遇大於挑戰,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堅持穩中求進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這為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穩中求進,就是把“穩”作為大局和基礎,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為更好實現“進”創造條件﹔以進促穩,就是要把“進”作為方向和動力,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先立后破,就是要統籌“穩”和“進”,把需要“立”的主動“立”起來,在“立”的基礎上實現“破”,把握好時度效,避免脫離實際的急於求成。

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逆周期調節重在對沖經濟波動,保持短期經濟平穩運行。跨周期調節更多考慮政策的滯后效應,著眼“防患於未然”和中長期發展目標。通過跨周期調節,既可以避免“大水漫灌”造成通脹或資產價格泡沫,也可以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有利於中長期增長的重點領域,打開更廣闊的增長空間。把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調節結合起來,才能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仍有空間,可適度加大財政政策力度,安排適度規模的赤字、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轉移支付,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注入“源頭活水”。關鍵是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聚焦擴大內需,穩投資、促消費,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著力擴大有效需求,統籌用好新增專項債務限額和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擴大社會有效投資﹔著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增強發展動能﹔著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綠色低碳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加強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在總量方面,保持適度貨幣信貸規模,穩固貨幣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綜合採取多種工具,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並積極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存量貸款的使用效率。在結構方面,要力求精准,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發揮好貨幣信貸的引導效能,優先支持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民營小微、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普惠養老等領域的健康發展。同時,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降低全社會利息負擔和融資成本。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協同,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等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這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一些非經濟性政策對經濟運行的影響有時不亞於經濟政策,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可以避免政策之間相互抵消,確保同向發力、增強合力。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就要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下一代互聯網、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一批未來產業新賽道,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通信設備、電力裝備、船舶、動力電池等優勢產業地位。新質生產力是由科技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設良好的創新生態﹔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完善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激勵機制,支持企業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延伸﹔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天使投資,滿足處於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業的資金需求﹔深化科技成果產權激勵制度改革,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力資本導向。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要努力促進居民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帶動相關產業和消費場景的投資。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准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等領域,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和重大項目建設。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當前,尤為重要的是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標志性舉措,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健全民企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體制機制,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加大高端裝備、智慧物流、綠色低碳等領域應用場景開放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新場景開發建設。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重在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結合高水平經貿協議談判,主動對標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積極穩定外貿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開放,努力破除影響外資准入的隱性壁壘,保障內外資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積極回應外資企業訴求,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支持外資企業繼續“在中國、為世界”。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提升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便利化水平,增強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就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隻要我們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就一定能夠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在中國式現代化航道上行穩致遠。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 編輯:王春春   送簽:王春春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