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建設模范機關>>要聞聚焦

節約糧食事關國計民生

左 停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年03月13日09:42
文字縮放: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節糧減損工作,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降低糧食損耗浪費,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社會各界廣泛行動起來,持續加大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工作力度。制止糧食浪費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做到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在全社會營造和弘揚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良好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節約糧食,內容涵蓋節約主糧、蔬菜、水果、肉蛋奶以及水產品等一系列主要食物產品。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908.2億斤,比上年增產177.6億斤,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既然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增加,為什麼還要如此強調節約糧食?應當認識到,節約糧食是永恆的美德和要求,過去糧食短缺時要講節約,現在糧食增產豐收時同樣要講節約。

節約糧食有利於資源可持續利用。每天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各類食物,其生產環節與水、土地、空氣、能源以及勞動力等一系列資源密切相關,對經濟社會運行具有重要影響。資源人均佔有量不高的現實國情決定了我國糧食生產面臨多重制約。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講,節約糧食就是節約資源,浪費糧食就是浪費資源。節約糧食有利於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節約糧食有助於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近年來,受全球性疫情和多地頻發的局部沖突等因素影響,糧食短缺再次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大量人口正面臨糧食短缺甚至是主糧短缺的嚴峻威脅。我國之所以能夠在國際風雲變幻中保持社會穩定、人心安定,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實現手中始終有糧,既要確保存量、提高增量,又要下大力氣抓好糧食減損,把該節約、能節約的糧食節約下來。隻有這樣,才能守護好自己的“糧袋子”,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終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節約糧食有益於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伴隨經濟不斷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今天,可供我國居民選擇和消費的食品種類日漸豐富。目前,我國居民能量、蛋白質和脂肪供給量呈增長趨勢,人均每日蛋白質、脂肪供給量和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人民群眾對於綠色健康飲食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成為千家萬戶普遍關心的話題。倡導節約糧食,反對糧食浪費,非但不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反而有益於在全社會營造節約有度的飲食文化,幫助人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對於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糧食浪費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反復性,稍有鬆懈麻痺就會死灰復燃。制止糧食浪費,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精准鎖定糧食浪費現象易發、多發、頻發的領域和環節,做到精准把脈、靶向問診。

在生產環節,由於糧食收獲后處理不當等因素,致使損耗問題較為突出。例如,對於谷物而言,其在生產環節面臨機械損傷、收割撒漏導致的損耗,在儲存環節面臨霉變或鼠害導致的損耗。

在運輸環節,受距離和成本等因素影響,水果生鮮在運輸途中容易發生腐敗變質,加之后期人為過度挑揀,也會導致損耗問題發生。

在消費環節,與過去相比,餐飲消費中講排場、比闊氣、大手大腳、奢侈浪費的現象雖有明顯改觀,但在點外賣、搞聚餐中仍然存在糧食浪費問題。

此外,在市場供需環節,一些地方由於種植養殖結構問題導致供需不完全匹配,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

推動糧食節約,直接發力點在生活中、舌尖上,同時又是一項涵蓋廣泛、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做到整體謀劃、協同推進。

充分發揮制度保障和激勵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力強化食品安全頂層設計,充分發揮制度機制的作用,引領和激勵全社會參與到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行動中來。從制定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推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到出台反食品浪費法、發布《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印發《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一系列重要機制舉措,為強化糧食減損和制止糧食浪費提供了堅強保障和強大合力。

以技術創新為糧食節約賦能。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糧食減損設施設備研發和應用,著力提高主要糧食產品生產地區的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水平。在有關部門協力攻關下,“糧安工程”“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等先后實施。借助有力技術支持,糧庫儲糧損失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儲藏周期內糧食綜合損耗率明顯降低。此外,一些地方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掌握糧食產品市場需求情況,在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促進了糧食產品供需精准對接。

注重發揮文化的成風化人作用。近年來,不少地方通過加強節糧惜糧教育引導,讓社會公眾切實了解糧食生產的艱辛過程﹔將對糧食的情感同鄉愁聯系起來,為節約糧食增添文化內涵。一些地方將節約文化與公益文化相結合,通過探索“食物銀行”等機制,引導食品零售和餐飲經營主體捐贈富余食品或為有需求的群體提供較低價格的膳食服務,在更好滿足不同社會群體餐飲消費需求的同時,大力營造理性、適度的健康消費文化,為以勤儉節約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樹立了正確導向。

(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3日 09 版)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