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習近平總書記“7·9”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巡禮 >> 從中央和國家機關嚴起 從機關黨建抓起 >> 省(區、市)機關工委

務實重行 不負人民

來源:新華社2024年07月17日09:46
文字縮放: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人民,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挂。他在“7·9”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

這5年,湖北歷經抗疫、脫貧、重振等大戰大考。在生死攸關時刻、發展重壓面前,湖北省直機關各級黨組織不懼風險、迎難而上,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人民至上”答卷。

湖北省直機關單位開展“青春為家鄉代言”活動

下沉,我與群眾“骨肉連心”

“我願意”“讓我來”“我先上”“跟我上”……

湖北省直機關廣大黨員請戰的號角,在陰霾席卷武漢的天空時,格外嘹亮。

湖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以下簡稱工委)作為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下設綜合組、組織組、督查組、宣傳組、保障組,發出《倡議書》,動員省直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投身一線,與群眾站在一起、戰在一起。

自我加壓,工委帶頭下沉,對口支援武漢市洪山區東湖、風光村和武昌區張家灣、西城壕4個社區。

倡議就是使命,去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一封封請戰書、一支支突擊隊、一個個下沉黨員,成為寒冬裡最踏實的依靠。

205支工作隊(組)、240名廳級領導干部、2223名黨員干部,迅速進駐聯系點社區﹔4.9萬名黨員干部,就近就地下沉編入網格……

“謝謝省直機關下沉黨員,黨的干部真是好樣的!”非常時期的考驗,省直機關黨員干部贏得了群眾真心認可。

以愛心換人心,以初心換民心。下沉,是一次生動的群眾路線實踐,讓省直機關黨員與群眾零距離、心貼心。

武漢解封后,省直機關各級黨組織按照黨史學習教育要求,發揮機關優勢、黨員專長,資源、資金、項目向基層傾斜,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譜寫干群魚水情。

水果湖區域停車犯難,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下沉黨員多次征求群眾意見,並對洪山側路12號院停車場實施改擴建增加車位等措施,讓群眾停車不煩心。

省供銷社以“三更燈火,脫鞋下田,刀下見菜,吹糠見米”的“拼搶實”勁頭,發揮系統“黨組挂帥、系統幫扶、龍頭企業參與帶動”的特色,調農資、修路、通快遞……做到事事有回應、樣樣有著落。

件件是實事、件件暖民心。2943件,投入資金61.59億——沉甸甸的實事,累積著群眾幸福的厚度,鐫刻著機關黨員的為民情懷。

美好,我與群眾共締造

“以前想打球,隻能在室外隨便拉張網。社區建了驛站,冬暖夏涼,還有乒乓球桌,大家都樂意來運動。”近日,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居民說。

這處驛站,是東湖風景區管委會、共建單位黨員干部、社區以及居民代表議事會共同締造的成果。群眾有需求,社區來籌款﹔驛站建在哪、怎麼建、后續誰來管,居民來出策﹔驛站建好后,居民來自管。

以共同締造理念,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和“四下基層”,是湖北特色。

開展共同締造,省直機關是資源“集散地”。省直機關能否在共同締造中發揮關鍵作用,取決於這些單位能否推動資源、服務、平台等有效、精准下沉。

聚焦“黨建引領、共同締造、機關先行、爭創一流”主題,工委通過出台指導措施、舉辦共同締造培訓班等方式,強化省直機關各級黨組織責任,壓實責任鏈條,督導細化制定“三張清單”,堅持領導領辦、支部主抓、全員參與,研究提出各單位領導領辦具體實事項目,化解一批“急難愁盼”。

工委帶頭作表率,領導班子成員深入鄉村振興、對口企業、基層黨建等聯系點,走訪解決基層困難。

在對口聯系的張家灣社區,工委與省委組織部攜手社區搭建“我的家園我作主”協商議事平台,2023年全年開展協商議事會421場。閑置的亭子被改造成便民服務亭,樓道亂飛的“小廣告”被搬上小區公共電子屏,一批治理“頑疾”被攻克。

省人社廳推動人社服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實現共謀共建共治共評共享。將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社保卡辦理等3項高頻服務17個具體事項下沉鄉鎮(街道)辦理。建成“零工驛站”651家,將公共就業服務向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和工業園區全面延伸。

省住建廳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破解群眾工作難、居民出資難、工程監管難、后期管理難,加速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在解“四難”中,總結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六共同、五聯合”的工作機制。

省總工會聚焦快遞小哥、外賣送餐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推動村(社區)工會組織建設和工會驛站建設等,打造一批具有“工”字特色、受職工群眾歡迎的示范項目。

省醫保局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努力打通醫保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19個省區市工委代表參觀武漢青和居社區學習湖北省共同締造經驗

“以獎代補”政策,是湖北促進共同締造深入開展的特色制度。

工委會同省紀委監委和12家省直單位通過“以獎代補”,推動民生實事項目落地。

省文旅廳2023年籌措“以獎代補”資金4355萬元,用於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群眾文藝社團項目等,實打實將項目資金投入到群眾中去。

省民政廳下發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以獎代補”項目等4個指南,建立“縣級統籌、市州組織、縣鄉實施”工作體系。為促進交流互鑒、示范帶動,工委還編印了《省直機關領導干部領辦實事項目典型案例選編》。

2022年以來,省直機關共解決問題1.6萬個,領導干部領辦實事1396個,對口聯系201個社區,3.5萬人次下沉社區,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戶外勞動者驛站建設等一批民生實事,受到群眾點贊。一項項數據,彰顯了為民服務建新功的真情實意。

從機關黨員干部下沉,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以真情服務贏得民心,到與群眾一道,創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省直機關以實干為帆、奮斗為槳,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鄉愁,我帶鄉親一起留

“這兩天有大到暴雨,要加強預警,把村裡河溝橋庫,還有村民房前屋后垮塌風險點,都要巡查一遍,有問題上報!”

6月20日一早,省衛健委駐咸寧市通城縣東港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陳軍就忙開了。

進入梅雨季后,通城下了幾天大雨,他幫村裡制定了《山洪災害防御預案》。這段時間,他不僅惦記著村民種的“米都麒麟”西瓜,能不能都趕在雨前收上來,還記挂著村民的房屋是否安全,行動不便的群眾有沒有困難……

陳軍是105支省直駐村工作隊的一員,也是機關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體現。

湖北是農業大省,鄉村振興、鄉親富裕,全省才能“上車”共同富裕。

送思路、給資源、用隊伍,帶著鄉親一起干,致富鄉親、留住鄉愁,省直機關各單位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展現機關擔當、黨建作為。

工委壓緊壓實駐村機關單位責任,把機關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納入黨組(黨委)書記黨建述職評議。實行派出單位與第一書記、工作隊所在村責任捆綁,定期聽取駐村匯報。

每年制定機關黨建助力鄉村振興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形成了黨組(黨委)主抓、機關黨委牽頭負責、駐村工作隊推進落實的工作格局。

省直機關各單位充分利用自身政策熟、資源多等優勢,通過責任聯擔、組織聯建、隊伍聯育、資源聯動、鄉村聯治“五聯”行動,推動鄉村振興。

英山縣溫泉鎮大垴寨村是工委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工委先后幫扶該村完成獼猴桃產業基地建設、白蓮河流域水環境保護綜合治理等10余個項目,協調幫扶完成2.8公裡主干道升級改造項目等。從基礎設施到產業幫扶,從環境整治到精神關愛,大垴寨村肉眼可見地更美更富更文明更有活力。

緊扣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省農業農村廳構建“黨建+業務”聚合體。開展進農家聽真話、下農田看真相、問農企取真經、聯農戶結真情“四農四真”調研活動。抓好黨員教育培訓,為鄉村振興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專業化“三農”隊伍。

省水利廳系統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為老百姓提供更為安全、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飲用水,滿足鄉村旅游和農業二、三產業發展用水需求,助力鄉村振興。

省委黨史研究室以紅色文化帶動鄉村振興。推動黨史資源、服務、平台“三下沉”到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玉皇山村,聯合3家國家級出版社共建玉皇山村紅色書屋,幫助該村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服務綠色發展。

每年春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鄉村孩子們多了牽挂和期盼,因為遠在省直單位的“愛心媽媽”們就要去看他們了。堅持黨建帶群建,省直機關開展愛心媽媽、巾幗建功等活動,為鄉村未來插上希望的翅膀。

1096名省直機關“愛心媽媽”與828名困難留守兒童,大手拉小手、一起跟黨走。

將機關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智力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紅色引擎”便激活鄉村熱土。

省直機關黨員干部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扎到群眾中去,“第一方陣”的腳板更有力了。

( 編輯:孫凱佳   送簽:孫凱佳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