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評論

少開無用會 多下實干功

孫現富
2024年12月02日15:49
文字縮放:

開會傳達上級指示、布置工作任務,是一種工作方法,本無可厚非。然而,在一些地方會議過多過頻,原本隻需要領導干部或部分人員參加的,也要全員參與,名義上體現重視,實則是無用的形式主義,佔用大量時間和精力。繁重的文山會海使黨員干部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已經成為基層工作的絆腳石。

一些會議明明知道毫無意義,為什麼還要開?說到底,是形式主義、慣性思維在作祟。從側面反映出一些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抓落實的認識不到位,擔心上級精神傳達不到位被認為是失職,寧願變著法把文件發下去、把會議開下去,也不想被扣上“不落實”的帽子。不久前被通報的國家管網集團,2022年開會800多次,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3次﹔2023年某下屬公司參加集團及各部門各單位會議280余次,平均每個工作日都有會。2023年9月有關方面指出其“開會多陪會多”問題,此后6個月內會議數量不降反升。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有個怪現象,一些領導干部自己還沒完全理解領會會議精神,就興師動眾開會傳達,以顯“高度重視”“行動迅速”,看似作風扎實,實質是把開會當表態、以會議貫徹會議。這種“扎實”的形式主義不要也罷。

中央明確要求嚴格精簡會議。經過持續整治,一批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在開會問題上,老問題或有新表現。一些地方要麼大會套小會,把幾個不相干的會綁到一起套著開﹔要麼改頭換面,正式會議減少了,各種專題會、推進會多了﹔要麼變個時間開,無會日不開,周末或下班開。

整治文山會海,要從根本上破解重量不重質、重“痕”不重“績”的頑疾。上級部門要聚焦“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面”的問題,對通報的典型問題認真對照檢視,加強上下聯動、同題共答,不斷推動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延伸。要改進督查檢查方法,明察暗訪相結合,既發現問題又幫助解決問題,對不落實制度規定的要嚴肅追責。此外,也要警惕線下會議少了,視頻會議多了,不要讓智慧辦公成為基層干部的“雲壓力”。

精文簡會、為基層減負必須嚴抓不放、常抓不懈,嚴防反彈回潮,馳而不息糾“四風”改作風,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編輯:鄂歆奕   送簽:鄂歆奕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