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理論武裝

形成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整理論體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專家談)

董志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年04月01日15:49
文字縮放:

《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以下簡稱《文選》)的出版發行,是繼2022年《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出版之后,對習近平經濟思想核心內容和主要成果的又一次全方位呈現。《文選》內容極其豐富,涵蓋了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共同富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命題、重大任務,生動呈現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脈絡、發展邏輯及其與經濟發展實踐同頻共振的特征,既有重大理論創新價值,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又有重要實踐指導意義,為新形勢下把准經濟發展規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在《文選》中,“市場經濟”一詞高頻出現,清晰勾勒出新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過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應該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這為我們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遵循。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准確把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就這一理論命題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指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強調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証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為我們在實踐中准確認識政府和市場的有機統一關系提供了指南。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中,將“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成果之一,並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等,深刻反映出我們黨善於從發展變化的實踐中總結提煉新的認識、又以新的認識成果指導實踐的優良傳統和理論品格。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指出:“我們要探索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整邏輯鏈條和理論體系,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論支撐。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的老祖宗沒有講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是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舉措。在幾十年的發展實踐中,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顯現出多方面突出優勢。

從理論上看,實現了對以往經濟學理論范式的突破。它打破了傳統政治經濟學和現代西方經濟學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觀點,創造性地構建起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基點上的有機統一關系,進而在經濟發展理念、價值取向、運行機制等方面形成了中國闡釋和中國表達。在發展理念上,突破了傳統理論依靠要素投入和規模擴張推動經濟增長的局限,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價值取向上,顛覆了傳統理論將效率與公平視為非此即彼的對立思維,要求正確處理好二者的辯証統一關系﹔在運行機制上,超越了傳統理論對行政指令的過分依賴或全盤拒斥,推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密切互動與合作。這些創新命題和觀點不僅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世界經濟學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從實踐上看,為我國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証。一是所有制結構更加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突破了單一所有制結構的桎梏,通過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既增強公有制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又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形成了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取得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平等准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通過統一公開的市場規則、高效順暢的要素流通機制和制度型開放舉措,打造競爭充分、開放有序、自由平等的市場環境,為超大規模經濟體的資源優化配置提供機制保障。三是宏觀經濟治理更加有力有效。黨和政府通過中長期規劃的戰略導向功能、產業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宏觀調控的區間管理等治理創新,既避免了政府過度干預導致的市場扭曲,又防范了政府監管缺位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展現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顯著優勢。

從國際比較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中國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廣大新興經濟體紛紛開啟現代化建設的探索。實行私有制加市場經濟的“西方模式”,還是實行公有制加計劃經濟的“蘇聯模式”,成為擺在每個國家面前的關鍵課題。但歷史表明,照搬照抄必然帶來“水土不服”“移植失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基於自身國情和現代化目標探索出的獨特發展方式,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也啟示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既要發揮和釋放市場經濟的活力與創造力,也要提升政府對經濟體系的引導與調控能力﹔既要著力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也要高度重視發展的獨立性、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在諸多重要原則與經驗指引下穩步前行的過程。這些原則與經驗不僅是對過往實踐探索經驗的高度凝練與升華,更是未來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是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黨准確把握時代脈搏、科學洞察經濟發展規律,展現出極強的歷史主動和歷史自覺,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發展的根本原因。二是要堅持唯物史觀、堅持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我們黨對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的探索,體現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相適應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規律,也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反饋與調整並進的探索規律,需要繼續堅持和發揚。三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四是要保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志與決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也必然要與時俱進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不斷完善。要學習和吸納古今中外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深化對市場運行規律以及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互動關系的認識和把握,以實際行動破解這道經濟學的世界性難題。

(作者為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1日 09 版)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