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正風肅紀

守牢黨的生命線

陳 林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年04月17日15:17
文字縮放: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脈搏、回應人民關切、體現人民願望、增進人民福祉,努力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引導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這個根本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中央八項規定制定實施以來,從抓公款吃喝、公費旅游、超標辦公用房,到抓節假日、抓“八小時外”、抓日常……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切入,讓人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效,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黨心民心更加凝聚。

  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群眾基礎厚不厚、實不實,對群眾的感情深不深、真不真,關鍵看是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隻有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更好服務群眾,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在實際工作中,個別領導干部存在群眾觀念不強、群眾工作方法不得當的問題,造成工作被動,難以打開局面。比如,有的“不願走”,習慣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決策﹔有的“走不深”,到基層調研走訪時雨過地皮濕,對基層的情況一知半解、對群眾的反映一頭霧水﹔有的“走不實”,對群眾遇到的問題和矛盾不上心跟進、不用心解決﹔還有的“走一半”,解決問題不徹底、落實責任不到底,留下一堆爛攤子﹔等等。這些情況的發生,會在干部和群眾之間形成一堵無形的牆,損害黨的形象。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改進黨風政風作風的必然要求。走好群眾路線,首先要有群眾觀點。“誠於中,形於外”。有了群眾觀點,密切聯系群眾才會成為自覺的行動。領導干部要帶好頭、做示范,自覺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深悟人民情懷,從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中感悟魚水深情,從一代代模范榜樣的先進事跡裡體悟“國之大者”,不斷強化黨性修養和宗旨意識,始終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問題有清醒的答案。中央八項規定中,“改進調查研究”位列第一項,明確要求“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領導干部要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經常深入基層“走親”、深入群眾“結親”、沉到一線“攀親”,多走田間小路,常走雨天泥路,勤走背陰胡同,通過面對面地聽、心貼心地問、實打實地訪,真正把群眾面臨的真實情況摸清、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找准、把群眾尤為期盼的對策提實。

  在互聯網時代,群眾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領導干部如果不懂網、不觸網、不用網,是做不好群眾工作的。善於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這門功課不僅必須修,而且必須修好。領導干部要積極踐行網上群眾路線,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熟練使用“網言網語”問需、問政、問計,善於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輔助決策、研究對策、檢驗政策,真正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將黨的生命線延伸至網絡空間。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找准病灶是前提,對症下藥是關鍵。走好群眾路線,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群眾得實惠。要圍繞群眾反映的住房、養老、就業、醫療等突出問題,把合理訴求一條條拎出來,推動問題一個個得到有效解決。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對於當場不能拍板解決、需要持續跟進的問題,明確責任人、公開時間表、畫好路線圖,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直到問題徹底解決、群眾真心滿意為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7日 13 版)

( 編輯:韓衡許   送簽:韓衡許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