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正風肅紀

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

屈媛媛
2025年08月15日15:06
文字縮放: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大膽使用、經常使用、用夠用好,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使這個武器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果。

“觀於明鏡,則瑕疵不滯於軀﹔聽於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善於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寶貴歷史經驗。早在1929年,古田會議決議就明確指出“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加黨的戰斗力的武器”。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明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百年風雨兼程,百年崢嶸歲月,我們黨能夠依靠自身力量解決自身問題,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武器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坦誠相見、開誠布公,讓黨員干部習慣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進步,黨內政治空氣就有了“清潔劑”,自然能扶正祛邪、激濁揚清。

如此“銳器”,不能鏽跡斑斑,不可變為“鈍器”。“批評和自我批評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是,自我批評難,相互批評更難。”習近平總書記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黨性原則不強,為私心所擾、為人情所困、為關系所累、為利益所惑是主要原因。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需要勇氣和黨性,無論何時,這個銳利武器決不能丟掉。只要出以公心,態度誠懇,講究方法,無論批評還是自我批評都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

君子檢身,常若有過。切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思想武器,就要有“檢身若不及”的自覺。周恩來訂立修養七則,經常對表、鞭策自己﹔謝覺哉經常“跟自己打官司”,省察一言一行﹔吳玉章在81歲生日時,仍寫下《自省座右銘》。我們共產黨人開展自我批評,根本動力來自黨性,來自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進行自我批評,就要講出自己的心裡話,揭到自己的最痛處,反思正己、修身正形,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檢視反省中,撣去思想之塵、不斷奮進前行。

“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在開展批評時,打開窗戶說亮話,不要藏著掖著、私下議論、背后放炮。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不僅‘班長’要這樣做,委員也要這樣做。不要在背后議論。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有話放到桌面上講,很可能是揭傷疤、戳痛處,很可能有些辣味。但只要實事求是、切中要害,帶些辣味又何妨?多一些辣味,盡量多發現一些問題、多解決一些問題,使之真正觸及思想、觸及靈魂,最終達到“團結—批評—團結”的目的。

面對帶辣味的批評,黨員干部應當如何?胸襟需得開闊,態度必要誠懇。1940年,有人向陳毅指出某干部貪污,批評陳毅用人失察,用詞直接,讓陳毅不太高興。事后,陳毅意識到做法不妥,第二天一早就登門向批評者道歉,認真進行自我批評,並嚴肅處理貪污事件。多年后,陳毅依然記得這件事,並在《六十三歲生日述懷》詩中感嘆:“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如何對待批評,考驗胸襟,反映作風。黨員干部要涵養聞過則喜的胸襟,聽得進不同意見,容得下尖銳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批評成為省身正己的明鏡,也成為推進工作的動力。

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個常態課題、終身課題。不遮掩、不粉飾,求真求實求深入、見人見事見思想,使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生活的常態,讓這個武器更加銳利。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編輯:韓衡許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