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信息交流

探綠色能源 悟中華文化

——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神華能源之旅2025”活動側記

2025年08月19日14:17
文字縮放:

盛夏的成都,暑氣蒸騰。在這片孕育了天府文明的土地上,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神華能源之旅”再次啟航。

作為國家能源集團統戰品牌之一,“中國神華能源之旅”自2016年來已組織350多名香港教師深入國家能源集團、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及紅色教育基地考察學習。本期活動組織40名香港教師和5名北京教師代表走進能源生產一線、探尋歷史文化地標,將所見所聞轉化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鮮活案例。

水火和鳴,共保能源安全

四川,因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在此交匯,聚集了全國近30%的可開發水電資源,成為“水能富集區”。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在川水電總裝機達1144萬千瓦,佔四川統調水電總裝機的四分之一。

香港教師團走進大渡河公司調度指揮中心,了解智慧企業的探索與實踐——生產管理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轉變,千萬千瓦裝機水電項目智能自主運行﹔決策指揮由經驗化向數據化轉變,提前預判設備運行健康狀態,及時部署檢修方案與策略……

針對“電網負荷波動如何實時平衡”的問題,生產指揮中心孫虎強解釋:“我們建成水庫群總庫容約65億立方米,用電高峰時開閘增流提升發電量,低谷時則關閘蓄水儲存水能。”

能源穩定供應需火電協同調峰支撐。枯水期或用電高峰時火電托底,汛期水電大發時火電降負荷。國家能源集團四川公司在運火電裝機約佔全川統調燃煤火電總裝機的一半,且100%實現清潔運行、具備靈活調峰能力。

天明電廠的兩台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是靈活調峰的標杆。該電廠負荷爬坡速度可達每分鐘1.5%額定功率,從50%負荷到滿負荷僅需33分鐘,能快速滿足80余萬戶家庭突發用電需求。

江畔興綠,生態經濟並進

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

香港教師團前往銅街子水電站。“別看它運行了30多年,現在度電耗水率比建成時下降5.5%,每年多發電相當於節省標煤2.5萬噸。”銅街子水電站趙缽淵的介紹讓教師們贊嘆不已。

更讓教師們良久駐足的,是水電站的生態魚道工程。1.3公裡長的魚道模擬天然河道的水流速度、水深變化,為長薄鰍、蛇鮈、白甲魚等多種魚類開辟生命通道。2024年洄游期近4000尾魚類借助魚道完成繁殖遷徙。

在天明電廠,教師們調研了煤電超低排放等情況。李筠婷老師記錄下環保參數,“如今火電廠已實現超低排放,比如粉塵排放量隻有1毫克/立方米左右。回校后,我會引導學生思考科技進步如何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薪火相傳,家國情懷共鑄

能源之旅不僅看能源發展,更看文化根脈的延續、精神力量的傳承、兩地同心的情誼。

觀千年工程,承治水智慧。午后的都江堰,岷江碧波在陽光下泛著金光。魚嘴將江水巧妙分流,內江滋養平原,外江承托洪峰,飛沙堰如銀鏈攔沙,寶瓶口精准控流。吳詠琳老師感嘆:“古人‘深淘灘低作堰’的治水理念,與現代水電開發‘順應自然’的思路一脈相承。”

憶抗震史詩,傳不屈精神。映秀漩口中學遺址,倒塌的教學樓殘骸靜立,時鐘指針永遠凝固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裡曾見証無數挺身而出的身影:方杰老師在搖晃中護著41名學生逃出,自己卻倒在了廢墟中﹔戰士們徒手刨挖,在余震中搭建起生命通道……”講解員聲音哽咽。

見援建印記,感手足情深。大巴行駛在303省道上,“這條路是通往大熊貓保護區最便捷的通道,由香港同胞捐建,全路8座隧道口均有大熊貓、紫荊花標志。”導游介紹道。抵達臥龍中華大熊貓苑,得知這裡也由香港特區援建,對香港居民免費開放時,香港教師深刻感受到了兩地血濃於水的情誼。

行程落幕,影響方始。當更多香江學子透過教師們的講述看見祖國的硬核實力與柔軟文脈,一座傳承之橋、友誼之橋愈筑愈實,聯結起香港與內地對祖國美好明天的共同期待與祝願,面向未來,攜手共進。

(供稿:國家能源集團)

( 編輯:朱景雯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