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路生梅:一句承諾 一生奉獻


“我一生一直在選擇,選擇服從祖國分配,選擇在艱苦的地區堅守,選擇用愛奉獻社會……”
6月16日,“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路生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西安舉行。報告會上,路生梅深情回顧了自己從北京到佳縣,從“被動”適應到“主動”融入、“不舍”離開的50余年從醫心路歷程。
1968年,24歲的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畢業。她服從祖國分配,毅然來到陝北,扎根佳縣人民醫院。半個多世紀的堅守,“北京姑娘”路生梅從芳華到白發,從“小路大夫”變成了“路奶奶”,她的承諾也從“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變成了如今的“生命不息、服務不止”。退休至今,路生梅仍堅持義務接診,守護一方百姓健康。
“我要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一轉眼,57年過去了,路生梅的承諾,早已實現。
在兌現承諾的過程中,路生梅多次放棄離開佳縣、回到北京的機會。談及緣由,她深情道出3個“舍不得”。第一個“舍不得”,是與她共同成長的佳縣人民醫院和她親手創辦的小兒科。佳縣人民醫院從隻有幾排窯洞到如今有住院樓、綜合大樓,她將青春與汗水傾注於此。第二個“舍不得”,是佳縣百姓與同事給予的溫暖。初到佳縣,老鄉們每日幫她生火,助她度過陝北寒冬﹔她產后大出血,同事輸血救命﹔丈夫骨折、生活重擔壓身時,眾人主動幫忙擔水、生火、照顧孩子……這些質朴的關懷,讓她立志用一生回報。第三個“舍不得”,是在陝北的小家。丈夫雖出身貧寒,卻以優秀品質影響著她,成為她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兒女成長亦需她的陪伴與教育。
報告會上,佳縣佳州街道香爐寺社區居民高艷芳、佳縣人民醫院護士魏雄美、榆林傳媒中心記者石鑫磊、佳縣縣委組織部干部馬丹先后進行宣講,從不同角度深情講述了路生梅57年來為佳縣人民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讓干部群眾深受教育和感動,現場響起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我很幸運,身邊有個路大夫。”高艷芳道出了很多佳縣人的心聲。路生梅腰椎骨折時也不休養,只要有病人來到家裡,便戴著塑料護腰支撐著疼痛的身體給病人治療。高艷芳講述的故事深深地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名聽眾。
“40年前,路大夫是醫生,我是患兒。是路大夫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份恩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魏雄美說。魏雄美是一名兒科護士,她模仿路生梅與患者溝通的方式,用耐心和愛心對待每一名患兒。
路生梅手機微信裡有將近1900個聯系人,平均每天會接到超過20個電話和數不清的微信消息。“讓每一個孩子健康長大。”路生梅的新年願望讓石鑫磊動容。他感嘆:“誰把人民裝在心裡,人民就把她高高捧起。”
“這麼多年過去了,路大夫的信仰一直沒變。”“95后”黨務工作者馬丹在閱讀了3封路生梅寫給組織和黨員的書信后,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和初心使命。如何理解“信仰”這兩個字,馬丹在路生梅身上找到了答案。
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副處長龔麗萍聆聽后感慨:“路醫生生動詮釋了‘醫者仁心’。作為基層衛生工作者,我將以她為榜樣,把群眾健康放在首位,努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平。”
“路生梅是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我將把學習路生梅先進事跡同自己的本職工作相結合,為醫療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與健康促進處四級調研員花維釗說。
“聆聽報告會后,我們對醫者使命、責任擔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路老師身上,我看到了敬畏生命、醫者仁心的生動實踐。”陝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向麗如說。
(來源:陝西日報)
( 編輯:張莉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