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信息交流

統計先鋒繪就產業園區改革新圖景

2025年10月10日15:26
文字縮放:

在數字化浪潮不斷推進的今天,統計,已不僅僅是數字的排列組合,更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湖南省統計局黨組立足“五好”園區建設戰略部署,以改革思維破解園區統計難題,通過創新機制、優化流程,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統計支撐。工業統計處黨支部作為改革先鋒,始終以數據為武器、以改革為使命,通過精准統計破解發展難題,在園區建設浪潮中書寫新時代統計人的擔當答卷。

湖南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帶領黨員在郴州高新區指導園區統計工作。

破冰:從數據“碎片化”走向“一盤棋”

產業園區作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主戰場,既是經濟增長極,更是改革試驗田和創新策源地。然而,數據精准度不足、共享機制不暢等問題長期制約其發展,改革勢在必行。

工業統計處黨支部迅速行動,黨支部書記姚玲和黨員凌騫深入株洲高新區產業園區等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報表冗余、多頭報送、取數困難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統計工作的效率和准確性。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黨支部組織黨員分赴14個市州40余家園區開展深度調研,聽呼聲、找痛點、謀實策。歷經17個月的精心籌備,《湖南省產業園區統計監測制度(試行)》正式出台。該制度明確了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調查內容涵蓋產業園區的基本概況、經濟總量、創新驅動、投資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情況,並獲國家統計局批准實施。

“以前‘碎片化’的數據是由各產業園區單獨報送,現在直接從統計雲平台和部門直接取數,極大地減輕了基層報表壓力和負擔。”姚玲介紹稱,湖南產業園區統計制度實現重構,產業園區數據報送告別“碎片化”,走向“一盤棋”。每一項指標、每一個數字,都成為反映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真實注腳。

淬煉:從“數據孤島”到“雲端協同”

“以前園區每月要自行對接職能部門收集數據,現在登錄平台就能一鍵獲取。”省自然資源廳第三測繪院工作人員展示著全新的湖南產業園區數字地圖系統。這個由省發改委園區辦牽頭、多部門共建的數據平台,實現統計、稅務、自然資源等部門數據的實時歸集,已成為全省園區管理的智能中樞。

為打通數據壁壘,變“園區報數”為“平台取數”,變“多頭採集”為“一體共享”,工業統計處黨支部積極配合建設、上線產業園區數字地圖系統。時任支部委員馬雲霞、全省統計業務技能示范崗粟子林,主動加班加點,上下聯動,組織市州統計局負責園區工作的同志,逐家核驗全省2萬余家園區“四上”單位信息,力爭數據底冊零誤差。通過變園區報數為平台取數的創新模式,徹底改變了多頭採集的傳統工作方式,為數字地圖系統按時上線提供有力支撐。

為讓數字地圖“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工業統計處黨支部還建立了長效機制:每月重點維護行政區劃代碼和行業代碼信息,每年開展全面數據梳理比對。這種動態管理機制,確保了數字地圖系統始終處於鮮活可用狀態,為園區決策提供實時數據支撐。

工業統計處黨支部在寧鄉高新區了解園區監測制度落地情況。

蝶變:從數據賦能到發展躍升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工業統計處黨支部狠抓園區統計基層基礎,一場場業務培訓、一次次上門指導,統計生態悄然改變。在邵陽的產業園區裡,黨員吳彧宇正為統計基層工作者講授統計業務知識、答疑解惑﹔在全省五好園區發展業務培訓會場中,黨員凌騫為130多個園區深入解讀統計指標。這些深入一線的指導,正是湖南統計改革成效的生動注腳。

改革成果最終體現在園區發展的實際成效中。2024年,長沙高新區等6家園區躋身全國先進制造百強,全省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稅收貢獻率達到40%,統計工作客觀反映了園區經濟的發展。

作為全國統計改革試點省份,湖南的探索實踐正在為全國園區統計工作提供可復制的經驗。岳陽經開區統計人員的感慨道出了改革帶來的真切變化:“現在登錄平台就能獲取所有數據,我們能把更多功夫花在抓經濟促發展上,園區發展更好了,園區人信心更足了。”這不僅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是統計理念的轉變。

未來,湖南省統計局工業統計處黨支部作為省直“四強”黨支部,將持續深化“四強”建設,聚焦工業統計主責主業,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精准數據支撐,擦亮湖南統計“工堅立業”黨建品牌。

(供稿:湖南省直機關工委)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