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縱深改革繪經緯——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黨員干部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
 
             
        【黨支部名片】 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主要負責擬訂全國基礎測繪規劃、計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基礎測繪重大項目,擬訂測繪行業管理政策等。司黨支部現有16名黨員,2022年被命名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四強”黨支部,兩人被評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四好”黨員。
冰雪映襯丹心,雪峰高聳覘標。
日前,記者走進中國地質博物館“巔峰足跡 生態之鏡——我國首次自主完成珠峰高程測量50周年影像展”。最先引人駐足的,是展廳入口處的一封紅色信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7月1日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忘初心”,號召“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國土測繪司堅持“從政治上看業務,以業務來講政治”,把對黨忠誠與對事業負責統一起來,全面落實黨中央關於美麗中國、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等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
牢記囑托,弘揚光榮傳統
萬年之峰,聳立世界屋脊。知難而上,隻為不辱使命。
2020珠峰高程測量是一項光榮而重大的政治任務,由國土測繪司組織開展。
國土測繪司司長陳軍講起這項工作,眼神中充滿激動與喜悅……2020年5月11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第一次沖頂遭遇流雪下撤后,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臨時黨支部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開展主題黨日,鼓舞士氣。一名黨員說:“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比珠穆朗瑪峰更高的是共產黨人的精神。”
靠著這樣的信念,在國土測繪司的精心組織和鼓勵號召下,珠峰測量任務外業測量圓滿完成。2020年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珠峰地區低溫、低壓、低氧,測繪儀器要經受住極限考驗。回憶起組織專家學者多次論証、最終確定由國產儀器裝備首次全面擔綱珠峰高程測量的經歷,基礎測繪處原處長嚴榮華說:“作出這一決定,責任重大,這是技術自信的重要選擇,更是‘用中國設備測量中國高度’的力量展現。”
“測繪就是搶險的眼睛!”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金沙江西藏江達縣白格段兩次發生山體滑坡,導致金沙江斷流,形成堰塞湖。時間就是生命!國土測繪司援藏干部陳新湖第一時間帶隊為當地應急救災提供測繪保障服務、協調制作災情影像圖。2018年11月8日,危險區域內的數萬人全部轉移。
“愛祖國、愛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一直以來是國土測繪司開展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每年7月1日前后,國土測繪司都會開展主題黨日,集體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和測繪精神。綜合處副處長王麗華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光榮傳統、測繪精神激勵我們把愛黨、愛國、愛事業統一起來。”
凝聚共識,辨明改革方向
國土測繪司黨支部集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時,結合工作實際,從《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字裡行間探究改革方向。
首先,支部書記引導大家思考:測繪地理信息的價值是什麼?
打開手機地圖應用,依靠導航即可獲取最優出行路線﹔城市擁有了“數字孿生空間”,規劃建設愈發科學……在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碰撞中,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深度融入人們的生活。國土測繪司黨員干部們一致認為:應用是測繪地理信息的生命線。
其次,測繪成果如何才能更好用?答案是改革轉型。如何轉型升級?“我們在黨支部多次集體學習研討中形成了共識,要完善法規制度和標准規范,重構技術體系和服務體系,組織試點先行和示范帶動。”基礎測繪處副處長陳明說。
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無不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在反復研讀《習近平關於自然資源工作論述摘編》、開展“學論述謀發展見行動”大討論中,黨員干部們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逐步理清了改革的目標和路徑。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國土測繪司副司長廖安平介紹,測繪地理信息轉型升級的目標,就是打造更實用、好用、易用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資源,提升數據獲取和服務支撐能力,讓地圖更“聰明”,生活更便捷,以“數據之治”服務高質量發展。
改革攻堅,得其法則事半功倍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數字中國的萬千大廈,需要一座堅固而又統一的時空基底。這是測繪地理信息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
2022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打破原有二維平面的測繪成果生產模式,打造統一的實景三維時空信息底座,把山川河流、城市樓宇甚至地下管網,都裝進動態更新的三維模型中,推動時空數據與自然資源管理深度融合。
遙感信息處處長姚一靜介紹:“黨支部充分發揮堅強戰斗堡壘作用,帶領黨員干部守正創新,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與應用。”1000多個日夜,黨員干部從0到1系統推動頂層設計、技術攻關、組織實施,統籌部、省、市、縣推進規模化生產及應用,形成時空數據要素保障“全國一盤棋”格局……目前,全國340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了實景三維城市建設,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已涵蓋災害防治、國土空間規劃、城市治理、智慧文旅等22大類、100余種應用場景。
無論是牽頭起草“十五五”全國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工作方案,還是構建自然資源系統遙感影像統籌共享機制,黨支部都會引導黨員干部堅持“奔著問題去”。在一次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正一步步向前推進。
【記者手記】
時空經緯間的初心傳承
當老一輩測繪人講述珠峰測量的艱辛歷程時,新一代測繪工作者正在用科技延伸丈量的維度,在數字山河間續寫著“不忘初心,牢記囑托”的時代答卷。以國土測繪司黨員干部為代表,這種傳承與創新並重的特質,使中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既堅守初心,又與時俱進。從世界之巔到深海暗礁,從手工繪圖到智能建模,變的是時空與技術,不變的是“愛祖國、愛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
(來源:《旗幟》2025年第9期)
( 編輯:孫凱佳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