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闡釋解讀

“十五五”時期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馬寶成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10月24日10:14
文字縮放: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也是“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十五五”時期,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優勢,精准把握時代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持續筑牢穩發展、防風險的堅實屏障,以關鍵重點領域為突破口,以點帶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統籌發展和安全提供政治保障

統籌發展和安全,貫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是一項點多線長面廣的系統性、長期性、復雜性工程。在實現這一目標過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為統籌發展和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障。一方面,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在統籌發展和安全過程中的“定盤星”作用。長期以來,我們黨圍繞國家發展和安全事業,始終統籌考慮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主動廣泛聽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見建議,科學審慎制定相關戰略規劃,高效精准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方向,最大限度避免了促發展和保安全過程中的盲目性短視性行為,實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高效引領。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在統籌發展和安全過程中的“壓艙石”作用。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面對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抬頭、外部遏制打壓等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以及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廣泛調動各級黨委和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體制機制,完善社會主義法治,為統籌發展和安全提供強勁動能。

錨定時代歷史方位,精准把握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

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因此,錨定時代歷史方位,精准把握時代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基點。一方面,准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時代坐標。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經受住世紀疫情嚴重沖擊,有效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但必須看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依然存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亟須提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科技安全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另一方面,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窗口期,以及我國具備的豐富人才資源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大對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量子通信、新能源等前沿領域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培育我國全球競爭新優勢。在搶抓機遇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具有復雜性、系統性。比如,工業軟件和高端芯片受制於人的局面可能影響供應鏈安全,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就業結構性壓力,等等。

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實屏障

“十五五”時期,統籌發展和安全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堅實屏障。針對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發展和安全方面出現的“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好”的問題,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著眼於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科學把握時與勢、危與機、破與立的辯証關系,把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貫穿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過程。一是在宏觀層面,要常觀大勢、善謀全局,基於重大風險演化總體形勢做好戰略統籌。運用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高對“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洞察能力、見微知著的預見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綜合研判能力,深化對重大風險演化和聯動耦合規律性認識,基於重大風險演化總體形勢可能存在的“最大假想敵”,科學制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戰略性規劃,切實解決好“想不到”與“認不清”的問題。二是在中觀層面,要深化制度改革,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制度體系。圍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基於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來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把“大安全”和“大應急”所涉及的要素范圍進行極限拓展,圍繞構建全主體、全過程、多災種、全手段和跨地域的國家安全體系,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三是在微觀層面,要排兵布陣、狠抓落實,統籌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各項工作。針對重大風險的不確定性、流動性和溢出性等特征,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密切關注風險形勢演變,強化風險綜合研判,動態調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安排,確保各類責任無縫銜接、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條戰線密切協同,切實做到科學排兵布陣。

聚焦關鍵重點領域,以點帶面推動發展和安全協同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的重要方法論。統籌發展和安全,就要加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能力建設,以點帶面推動發展和安全良性互動。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直接關系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切實增強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能力。統籌推進各重點領域安全工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強化科技安全能力建設,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補齊重要領域和核心技術方面的短板,努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有效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關鍵領域的潛在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強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救援處置和物資保障制度體系,提高突發事件防范應對合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研究院院長〕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