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要聞

以歷史主動精神繼續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推向前進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職工、學員熱議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

學習時報採訪組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10月27日16:25
文字縮放:

歷史總是在接續奮斗中書寫,事業總是在鍥而不舍中成就。站在承前啟后的歷史交匯點,一次重要的會議勝利召開,是聚力,是續航,也是再出發。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會公報一經發布,就引發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師和學員的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這次全會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大家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這次全會是在我國即將勝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進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大家表示,全會擘畫了未來5年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管班學員、陝西省委副書記邢善萍認為,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對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進一步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磅礡力量,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著眼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科學擘畫“十五五”時期的宏偉藍圖,科學回答歷史方位“怎麼定”、當前形勢“怎麼看”、未來發展“怎麼辦”等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主動,更加堅定了我們推動“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宏偉藍圖,催人奮進。中管班學員、青海省委副書記劉奇凡告訴記者,這次全會繪制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謀劃系統、戰略清晰、部署精准,是“十五五”時期我們國家譜寫新篇章、奪取新勝利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指南。全會的成果凝聚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以歷史主動精神把握發展大勢、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帶領全國人民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的動員令和作戰圖。全會的召開預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必將戰勝一切前進道路上的風浪和考驗,必將戰勝一切遏制、圍堵、打壓的企圖和行徑,繼續創造新的奇跡。

“學習了公報,我倍感振奮、備受鼓舞,更感使命光榮、重任在肩。”中管班學員,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張虎認為,這次全會在“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將開啟的交匯點召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對於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磅礡力量、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意義重大。全會充分肯定了“十四五”時期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實踐充分証明,我們只要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再大的驚濤駭浪,再大的風險挑戰,我們都能從容應對、奪取勝利。會議為未來5年發展擘畫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和路徑,《建議》作為綱領性文件,集中體現了全黨的智慧和全國人民的意願,對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至關重要,對於各地方各行業部門的規劃編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主任張太原表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穩步往前推進。“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全會強調,“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由此,確保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而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標志性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全會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陳曙光認為,《建議》是我們黨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的綱領性文獻,指導方針科學精准,發展目標清晰明確,任務舉措求真務實,明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四大優勢,明確了“五個以”“兩個推動”“一個確保”的要求,明確了“十五五”時期工作目標,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個堅持”重要原則。全面落實好《建議》,我國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將持續增強,國際地位將持續提升,人民生活將更加幸福美好,必將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程接著一程的砥礪行進。廳局班學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王兵談道,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們通過連續十四個五年規劃(計劃)的實施,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跡。“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記錄了黨領導人民接續奮斗的歷史偉績,展現了社會主義中國的雄偉身姿。這份綱領性文件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歷史底蘊與時代特色,生動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

培訓部學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主任王玉強認為,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建議》,這是實現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分階段有步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這是有效應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新變化、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需要﹔這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要求、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建議》科學謀劃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將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爭取更大主動,有利於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這一新征程的重要節點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韓東暉表示,會議審議通過的《建議》以其綱舉目張之力、正本開新之勢,為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指明了大勢,開創了新局,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力。《建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行動指南,對未來5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必將以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主動,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嶄新局面。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歷程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大家一致認為,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信心,源於中國的發展力量。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王滿傳總結道,“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成就是振奮人心的,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經濟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各方面的發展支撐著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成就是切實可感的,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真切感受到國家的發展成就,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服務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強。“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成就是舉世公認的,國際社會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我國5年來的發展成就,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人士認識到我國發展對促進世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發揮的重要作用。

“面對極其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領航掌舵,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十分感慨,“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創新引擎動力更加強勁﹔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十五五”時期必須遵循“六個堅持”,這是我們黨從長期偉大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性認識,要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始終、落實到方方面面。

“全會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提出‘六個堅持’重要原則,為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學方法。”中管班學員、湖北省副省長蔚盛斌談道,“六個堅持”彰顯一以貫之的戰略定力,既一脈相承,又守正創新,既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經驗總結,也是繼續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政治宣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和戰略自信。我們要把“六個堅持”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以歷史主動精神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中管班學員、中央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賀志亮認為,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讓大家信心百倍。全會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為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落實,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健全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擴大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根本,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持續為基層減負賦能。盯牢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有序化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過深入學習全會精神,作為來自地方的學員,我倍感振奮、倍增干勁,更是對未來充滿信心。”培訓部學員,浙江省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孫旭東表示,“十四五”時期的成就不是單一維度的增長,而是系統性、協同性的提升,為“十五五”時期乃至更長遠的未來奠定了更為雄厚、更為堅實的基礎。全會擘畫了未來發展藍圖,作為地方黨政干部,我們的方向更明確、使命更清晰、意志更堅定。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必須始終遵循“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根本政治保証,時刻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新發展理念”為路徑指引,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源泉,運用好“系統觀念”的方法論,始終保持韌性、耐心和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扎扎實實不折不扣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培訓部學員、湖北省隨州市委書記馬澤江用“三顆心”分享所思所感。一是堅定信心。“十四五”時期我國實現非凡跨越,經濟總量接連突破新關口,科技創新集群數量全球領先,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堅實的家底讓我們對未來5年有了定力、有了底氣。二是上下同心。全會提出“六個堅持”重要原則,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切實將“因地制宜”煥發出的基層活力,與設定的宏偉藍圖結合起來,形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局面。三是不忘初心。全會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六個堅持”之一,對就業、收入、教育、社會保障等事關民生的工作作出部署,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奮斗的精神底色和力量源泉。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統一戰線教研部主任褚鬆燕表示,“十四五”時期,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充分顯現,中華民族自豪感空前增強。“十五五”時期,我們必須做到“六個堅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最大限度地匯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集眾智、聚眾力,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

“人民”“民生”是公報中的高頻詞。“‘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這一原則和目標要求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集中體現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李慶剛認為,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到“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無不彰顯著民生溫度,無不昭示著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的本質要求。這也決定了全會及其通過的公報,必定在黨的歷史上留下重要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全會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中管班學員、上海市副市長陳宇劍說,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上海衛生健康發展要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加快建設國際醫學中心城市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一要實施健康優先戰略,夯實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二要實施質量效率雙提升戰略,構建公益導向的現代化醫療服務體系。三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培育壯大醫學科技新質生產力。四要深入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改革,構建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新范式。五要深入實施衛生健康開放合作戰略,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衛生健康“聯手辦大事”機制。六要統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與高水平安全,構筑衛生健康韌性支撐體系。

廳局班學員,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林飛鳴說,交通是發展動脈和民生紐帶,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際,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90%,我國已構建總規模超600萬公裡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絡,流動的中國活力滿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正成為現實。全會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廣東交通行業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准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特征要求,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深刻理解四中全會作出的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斗。大家一致表示,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要狠抓落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確保全會各項重大部署落地見效。

藍圖已繪就,行動正當時。中管班學員,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立林說,這次全會,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科學謀劃、系統部署,既明確了總體原則,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對風險挑戰、把握發展機遇提供了科學指引﹔又明確了主要目標,為未來5年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明確了戰略舉措,為做好今后一個時期各項重點任務提供了行動指南。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一體學習、整體把握、貫通落實。要實化舉措。結合遼寧實際,高標准研究“十五五”規劃,科學謀劃未來5年發展藍圖。要狠抓落實。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上勇於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

“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大省挑大梁寄予厚望。在貫徹落實“十五五”規劃部署和要求上,經濟大省更是責無旁貸。中管班學員、山東省副省長孫喜民談道,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要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結合起來。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首要戰略任務,緊緊錨定“全省經濟壓艙石、全國工業挑大梁”目標,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構建“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以“固本升級”夯實工業根基,深化“人工智能+”在傳統產業的滲透應用,持續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躍升,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以“創新育新”激活增長動能,加快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以“提質擴容”統籌規模質量,加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強基增效”優化發展生態,聚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格局,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培訓部學員,福建省政府副秘書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林長遠說,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肩負著經濟大省挑大梁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政治責任,在貫徹全會精神、落實全會部署上更要奮勇爭先。我們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緊扣省情抓調研、提建議、推落實,在培育創新動能、筑牢實體根基、推動共同富裕,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上著力研究謀劃﹔在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高質量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更好服務中央對台工作大局上著力研究謀劃。

“壯大實體經濟”在公報中被突出強調,也被學員紛紛熱議。培訓部學員、山東省濱州市市長李春田表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把壯大實體經濟作為根基,優化提升高端鋁業、精細化工、食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主動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營商環境改革,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奮勇爭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動搖,用心用力辦好就業創業、優質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實事,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創造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業績。

培訓部學員、河北省邯鄲市委書記李晉宇表示,要把培育新質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大力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化改革意識,增強改革勇氣,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改革舉措,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讓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協同發力,不斷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完善機制、提高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風險隱患,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我們對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十五五’時期的工作充滿信心!”培訓部學員、廣東省珠海市委書記陳勇談道,要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堅定扛起經濟特區的使命擔當。一是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雲上智城”“天空之城”,多措並舉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二是賡續弘揚特區精神,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先行先試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三是著力把港澳“無形”優勢和珠海“有形”優勢結合起來,持續深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建設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以琴澳一體化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增強暢通“雙循環”的門戶、通道和樞紐功能。

“全會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重慶市綦江區作為資源型地區,要走出符合區情實際的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子。”培訓部學員、重慶市綦江區委書記尹國喜說,要打好特色牌、夯實轉型發展的產業基礎。融入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和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快構建“2+4”產業集群,在新的產業賽道上進一步唱響品牌。念好人才經、強化轉型發展的智力支持。全面落實“星火綦才”十條措施,構建人才就業創業、學習培訓、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支持體系。優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轉型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儲備。建好軟環境、塑造轉型發展的比較優勢。推動惠企助企政策落實,努力打造成本和負擔最低、服務和效率最優的營商環境,為轉型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更多優質資源。

培訓部學員,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奇飛雲指出,全會特別就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為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守護者和建設者,我們將堅決貫徹全會精神要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是聚焦“治理”,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突出源頭管控和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加強區域污染協同治理,持續減少重點行業污染排放。二是聚焦“保護”,持續優化生態系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著力保護大草原大森林,精心守護黃河,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三是聚焦“轉型”,增強綠色發展動能。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做好“點綠成金”文章,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中國通過科學制定和實施‘十五五’規劃,必將繼續為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注入中國動力和活力,為全球發展提供寶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也必將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成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吳志成談道,“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更加深刻復雜的變化,全會准確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復雜環境,對於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科學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意義。

管黨治黨越有效,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對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祝靈君認為,全會深刻總結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規律,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排在首位的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他表示,全黨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健全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為實現“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根本保証。

(採訪組:吳青 李曼青 盧嘉琦 趙慧 李玉梅 徐黎 毛強)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