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本網專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闡釋解讀

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蔡之兵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10月29日10:56
文字縮放: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這將是“十五五”時期全面發力的關鍵抓手和重要任務。順利實現這一目標,不僅有助於成功擴大內需,還可以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從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從而應對外部各種不確定性沖擊的重要底氣。因此,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已是建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當務之急。從表現形式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卡點堵點類型眾多,有的體現在道路等硬件基礎設施領域的“連不上”﹔有的表現為地區間市場基礎制度和要素資源市場的“對不齊”﹔有的形成於地方政府行為如市場監管執法尺度的“端不平”。這些現象扭曲了勞動力、土地、能源、資本等要素的供給模式和市場價格,進而對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產生干擾,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產生負面影響。可見,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卡點堵點並不罕見,而是在較大范圍、較長時期、較多領域內普遍存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卡點堵點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從直接成因看,多數地方在發展過程中“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和本地利益至上的錯誤政績觀是導致上述卡點堵點的重要成因。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地方長期面臨財力不足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採取包括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等舉措努力做大本地經濟總量從而獲得更多可支配收入,就成為一些地方的選擇。此外,地方政績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重要誘因之一。實際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雖然我國已逐步建立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地方政績考核制度,但GDP及其相關經濟指標所佔權重仍然相對較高、以年度為主要考核周期的考核思路也不能完全匹配高質量發展的長期特征等事實,也使得地方追求GDP提升的沖動難以被根本禁絕。

可見,導致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的成因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交織性等特點。在此情形下,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應堅持標本兼治,既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對典型問題的有效監督,為破除卡點堵點提供持續動力,又要立足系統思維,優化地方發展和考核制度,從根子上鏟除上述卡點堵點形成的土壤。一是立足“查”,提高針對性。深入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聚焦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程中長期存在和反復出現的典型難題,加快建立健全對違規行為的線索收集機制並提高懲罰力度,持續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確保公平競爭審查的獨立性、權威性和約束性。二是立足“調”,增強匹配性。健全有利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的財稅體制。依據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提升央地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減少地方發展的后顧之憂。三是立足“優”,遏制沖動性。完善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引導地方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圍繞新發展理念要求,加快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地方政績考核指標體系,統籌長期和短期、平衡顯績和潛績、體現共性和個性,最大程度減輕地方因追求GDP而誘發的保護沖動。

“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堅持在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上堅決發力、精准發力、長期發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將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提供強大動力。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